
如今的杂技再不是维持生计的江湖技艺,现在的杂技演员也已不是贫困潦倒的江湖艺人。
杂技带着时尚的气息登上春节晚会的颁奖台,登上世界的舞台。
“杂技很时尚呀。”这是90后的小杂技演员们自己的定位,这些孩子们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同时,更要把杂技搬到时尚的氛围中,他们说,传统和时尚结合起来的杂技会走得更远。
2007年,天津杂技团新一届招生,和以往不同,这次招生对象主要面对外省市。60多个10岁左右的学员,大部分都来自外地。
玩着学着
午后的气温很高,宽敞的天津杂技团排练室里,学员们刚刚吃过饭,坐在排练室的地板上聊天。
排练室很热闹,各种器械摆放在教室的每个角落,显得有些凌乱,学员们慵懒地坐着,看着杂技团大门口的人来人往。
和同龄的孩子相比,杂技团的学员们显得很朴实,没有时髦的衣着,杂技团的一扇大门几乎将他们与外面的世界暂时隔离。
“他们都是孩子,都爱玩,学校管理很严格,只有周末老师带着出去买点日用品。”杂技团副团长国庆丽老师说。
2007年,新的一届学生招生,60多个10岁左右的孩子被招进天津市杂技团,开始了他们的杂技生涯。
休息了一会儿,15岁刘蕾开始“玩”起来,滚杯、顶碗已经是她的强项,经常到国外演出。两只手撑着地,一条腿从后背翻过来,几乎挨到了地面。
小刘蕾“惊险”的动作让记者有些担心,“小心点,疼不疼呀。”听见记者的话,刘蕾笑了,“一点都不疼,好玩呀。”
刘蕾是2003年“插班”到杂技团的,国团长说,她小的时候在老家津南区的艺校学舞蹈,老师发现她的柔韧度非常出色,推荐她到杂技团试试。
“我当时也不知道什么是杂技,老师让试试,我就跟着来了。”面试那天,小刘蕾很轻松地下腰、劈叉让国团长很是欣喜,破格让她成为了99届的插班生。
刚进入学校的学员们都要经过一年时间的基本功训练,腿课、腰课、跟头、倒立……每节课两个小时下来,孩子们都会累得筋疲力尽。
“可就这样,孩子们都不觉得苦,不信你问他们。”国团长笑着问孩子们,大家都摇摇头,“不苦呀,好玩。”
“学杂技的孩子都有个共同点,好动,而且天分很重要,他们可能还不懂得什么是杂技,但每天蹦蹦跳跳,孩子们很高兴。”
杂技团的新学员一般都是10岁左右的孩子,当学员时,孩子们没有寒暑假,几乎每天都要练功,杂技团就像他们的家,同学们是兄妹,老师们是家长,在这个大家庭中,孩子们玩着学着,一天天长大。
从跑江湖到出国演出
19岁的婷婷已经毕业了,现在是杂技团的演员,小时候的她同样不明白家人为什么送她来学杂技,但长大后,她渐渐有了意识,“杂技是传统艺术,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应该继续传承下去。”
婷婷的家在河北省,爷爷那一辈人都是老杂技艺人。“听爷爷说过,以前,村子里的人大都不愿演杂技,觉得是丢人的事,我家里穷,为了养家糊口,爷爷和几个亲戚会点江湖技艺,经常被迫‘跑江湖’挣钱”。
但改革开放后,文化市场日渐繁荣,外出演杂技挣钱也逐渐被村里大部分人接受。看到学习杂技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过来,让婷婷的爷爷教杂技。
“我小的时候还不懂事,每天都能看见有一些大哥哥来我家院子里,爷爷帮他们弯腿、劈叉翻跟头。”婷婷说,从小一直看,她也渐渐喜欢上了,也跟着大哥哥们一点点学起来。再后来,爷爷把她送到县里的杂技业余班学习。
1999年,天津杂技团招生,婷婷成为了杂技团的学员。
“以前就觉得好玩,现在大了,明白了杂技是中国的‘宝贝’,更应该发扬光大。”婷婷年纪不大,理想却不小,她说,要成为一个有名的杂技演员。
和同龄的孩子相比,婷婷略显得成熟,简单的马尾辫、舒适的T恤,素面朝天。“有时回家时看见同学,都觉得变化很大,谈论的话题也很新潮,有的是我没听说过的。”婷婷并不羡慕同学的新潮,虽然她也喜欢流行音乐,喜欢玩电脑游戏,但更喜欢传统的杂技。
“有时候去国外演出,中国的传统艺术特别受外国人的喜爱,就很骄傲。”婷婷说,每次回家,她都会和同学们讲起出国演出的经历,同学们都非常羡慕。
让杂技走得更远
明星林志玲在一次电影颁奖晚会上的舞蹈让13岁的蔡宇航印象深刻,林志玲把身子缠在一条带子上,在空中做出美妙的动作。“那舞蹈就有点像我练的皮条,大明星都模仿杂技的动作呢。”
小宇航很调皮,说着说着,身子一翻缠上了皮条,悬在空中,小宇航开始在皮条上翻跟头,一个、两个、三个……翻到满脸通红,“我可以一次翻10个呢。”
“你的偶像是谁?”听到记者问,小宇航翻身下来,“看春节晚会上,那些演员们的杂技都能获奖,表演得真好,我就羡慕他们,有一天我也要到春节晚会上表演。”
别看宇航小,可是获过大奖的,在全国的一次杂技大赛中,小宇航获得了金奖。
“杂技很传统,但也要创新。”国团长也是学杂技出身,30年前,国团长是名走钢丝的杂技学员,但考虑到这个项目的危险性,走钢丝的项目渐渐取消了。
“现在的孩子都是宝贝,家长给我们送来,我们也要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国团长说,现在的杂技更时尚、更创新了,从1999年开始,杂技团开设了芭蕾课,更注重形体的优美,杂技的编排上也更加时尚。
“杂技挺时尚的呀。”说到时尚,小演员们有自己的理解,婷婷说,杂技演员的艺术生命大约有10多年,她早就想好了,等有一天不当演员了,就朝着编舞的方向发展,要把杂技变得更有新意,让传统艺术和时尚更好地结合,杂技就能越走越远了。
杂技90后 大多外来妹
国团长介绍,天津杂技团每8年招生一次,自1999年改为6年一届,学生大多是10岁左右的孩子。
“杂技类招生不难的。”虽然圈外的人都会有“学杂技太难,太苦,一般家长都不舍得”的质疑,但国团长说,多年来,杂技团招生并没有太大的困难。“杂技团招生一般都从体校找,学体育的孩子从小吃苦,练杂技自然不算什么了。”
19岁的庄园是99届的学员,来到天津杂技团10年了,10年前,年幼的庄园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杂技。“我在艺校舞蹈队跳舞,杂技团来学校招生,校长推荐我去考考,我就去了。”考试的成功让庄园很有成就感,但那时候她仍对杂技一无所知。
18岁的婷婷报考杂技团时同样似懂非懂,之前的她练过体操、艺术体操、舞蹈,现在,杂技成了她人生的重要部分。“有过一些基本功,杂技学起来并不难。”
2007年,天津杂技团新一届招生,和以往不同,这次招生对象主要面对外省市。60多个10岁左右的学员,大部分都来自外地。(新报记者 劳韵霏 任桐 摄影 赵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