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越来越“小”,商业世界底层逻辑发生了怎么样的改变?
5月12日,这个时代越来越适合“小”企业成长。
不久前,在ChatGPT的加持下,微软发布了一系列王炸产品,掀起的AI浪潮给整个商业世界带来了一场“工业革命”。我的一位CEO朋友当即表示,有了这些新的技术,未来公司的雇员人数完全可以除以10,但是公司的生产力却可以乘以10。“一个人干翻一个队伍”可真不是开玩笑。公司越来越小,战斗力却越来越强。
增长进入“小”时代,可以算是2023年商业世界的新趋势之一。开年至今才四个月,已经有很多本书在讨论这个现象。何帆老师的《变量5》、日本小林制药会长小林一雅的《小池大鱼》和美国明星创业者萨希尔·拉文吉亚的《小而美》便是其中三本。
那么本期新增长100问,就来关注增长进入“小”时代。
1. 为什么大企业突然就不香了?
2. 企业越来越“小”,商业世界底层逻辑发生了怎么样的改变?
今年年初我跟何帆老师有过一次对话,我印象特别深刻是何老师的“野草生存策略”。经济繁荣时期,企业争相做大做强,攫取一切资源、资本要当参天大树;但当时局艰难的时候,面对大环境的不确定,大树的策略就未必合适,企业需要像野草,不需要太多资源、不需要太大规模,就可以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企业家对于环境的变化最为敏感。日本小林制药会长小林一雅在新书《小池大鱼》里分享了公司连续23年净利润增加、上市以来连续22期分红增加背后的秘密。想象一下我要是能买到这么一支股票该是件多少美好的事情。小林一雅成功关键在于算明白了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假设每年整个制药市场规模是100亿日元,大多数企业不论怎么努力都最多只能抢到5%的份额,相当于是5亿元销售额,但因此要付出很高的成本;但在一个10亿日元的细分领域,只要做得足够好,就能拿下50%的份额,同样是5亿元销售额,但是成本大大降低,难度大大降低,利润率却大大增长。
这个市场就是大名鼎鼎的“利基”市场,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对它的定义是:这是一个小市场并且它的需要没有被服务好。对于小林制药来说,虽然没有成为制药领域的参天大树,但是成为不断占领新领地的野草也是不错的选择,既没有大企业的资金、库存压力,还能在新的领域享受高利润,真是个不错的战略。
美国明星创业者萨希尔·拉文吉亚则更为极端。他刚上大学就作为联合创始人创立了Pinterest并成为二号员工。2012年他创办了面向内容创作者的电商平台Gumroad,但因为增长达不到预期,一直在裁员,2016年公司只剩下拉文吉亚一个人,他开始反思之前“不计一切成本扩张”的做法,进而转向“尽一切力量盈利”。当把赚钱当作头等目标的时候,世界就好像不一样了。在他一个人的经营下,Gumroad不但“起死回生”,还实现超线性增长,到2020年为平台的内容创作者创造了1.4亿美元的收入。
从“赢者通吃”到“野草当道”,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当然首先是时代变化,过去舒服的大环境不再,“生存”在今天是一个比“发展”更重要的命题,“活下来”优先级显然高于“活得好”,那么成为野草存活下来的概率当然高于参天大树。
另外一个则是技术的变化。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劳动分工、生产力大幅提升的时代,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里“看不见的手”把资源朝着向最优化配置的方向流动,强者自然更强。但是信息时代,技术的跃迁随时会打破资源配置的平衡,先掌握先进技术的一部分人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商业秩序和底层逻辑会因此被重构,强者不再恒强、赢者也无法一直通吃。
当然,小时代也有小时代的增长法则。如何成为小时代里的大鱼,不妨参考以下三点:
1、坚守利基市场,持续创新
2、不以规模制胜,比拼盈利的效率、持续性
3、保持与客户、员工与伙伴的畅通沟通,保持经营的掌控感与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