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青岛汉源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只有30多人的小公司,去年5月入驻青岛高新区中小企业孵化中心。企业以设计开发、制造厚膜混合集成电路和传感器为主业,入驻高新区近一年,已实现利润1000多万元。
对入驻企业在税收、房租等方面进行减免,帮助其实现“新三板”上市,成为这些拥有高技术、高成长的中小企业积极入驻高新区的源动力。
政府引导方向
“2012年,创业服务中心全年新开工建设孵化器38.96万平方米,竣工37.3万平方米,投资额16.75亿元。”青岛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新区孵化器招商引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星微、汉源微电子、海洋工程及装备等一批高端项目相继入驻政府类孵化器。
目前,由高新区管委直接投资3.87亿元,建成了创业中心孵化器、创业大厦C座、中小企业孵化器一、二期等政府类孵化器累计10.2万平方米。同时,根据市政府下达200万平方米孵化器建设任务,青岛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围绕“1+3”产业发展要求,坚持蓝色、高端、新兴方向,编制了《高新区孵化器建设规划》,对区域内孵化器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
招商引智为先
近几年,青岛高新区重点筛选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高的创新创业企业。政府类孵化器相继引进了包括立邦达公司在内的20多家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的科技型企业;同时,还储备了一批在行业内具有发展潜力、成长性较好的项目。
同时,高度重视高端人才引进,拓宽创新创业源头。2012年,青岛高新区创业中心与3名“千人计划”专家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累计引进博士44人、硕士24人,拥有各类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27项,人才引进工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规划园中园”
青岛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孵化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载体,是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企业家的摇篮。“孵化器的核心职能是为初创企业提供各种孵化服务,帮助企业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提供活力和动力。”该负责人说。
为了加快孵化器基地的建设,除了以政府投资为主,青岛高新区还探索出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完成创业大厦、高投科技园、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等31万平方米孵化载体建设。
同时,民营孵化器招商也逐步展开,至2012年底,已签订合作意向项目40余个,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签订合作意向20余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引进18家高校科技型企业。
“保姆式”服务
“公司能有这么快的发展,跟青岛高新区给我们提供的帮助分不开。”青岛汉源微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彭朱蓉说,很多项目报批、申请要跑很多部门,填写很多表格,他们还要忙生产,根本不可能这么顺利就完成这些工作。
据了解,青岛高新区创业中心去年组织入孵企业开展了安全生产、工商年检、高企认定、人力资源管理、专利申请等各类培训10余次,组织5家企业参加了北京科博会,协助8家企业完成了2012年国家创新基金、省科技支撑计划、青岛市创新企业培育计划等12个项目的申报工作,帮助青岛华冠益和公司争取青岛市扶持资金20万元。
多方共建
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
由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五所驻青高校与高投集团共同建设的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青岛高新区探索多元化投资模式的成功尝试之一。
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由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和青岛高新区管委共同组建,主要承接驻青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为各高校提供研发、孵化、中试和产业化载体,为驻青高校搭建教育培训、学术交流、国际合作平台。
该园区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国际学术会议培训中心、综合孵化器和中试基地,规划用地123.9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
青岛高新区把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推动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内生驱动发展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投入了专项资金和提供了优惠政策。各驻青高校也把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建设发展规划,将在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规划、建设与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使国家大学科技园真正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