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王健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一场运营商与微信等OTT业务之间的“战争”正在上演。近日,有消息称,中国电信[微博]将要内测新的即时通讯产品“翼信”,中国移动[微博]有意将整合飞信、飞聊,中国联通[微博](3.53,0.01,0.28%)“沃友”则或将进行升级……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尽管运营商正借助以往的用户基础重新参与到竞争中去,但此举或难以达到提升业绩的效果。
运营商加快“自救”步伐
面对微信等互联网公司新型移动信息服务的挑战,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正在逐步加快“自救”的步伐。
诞生于2006年的移动飞信,目前有1亿左右活跃用户。由于可打通电脑与手机平台,进行跨平台的免费短信发送,飞信曾“红极一时”。近日,有消息传出,移动方面意图重构飞信,其将对现有的飞信、飞聊进行整合,演进为未来的融合通信产品,同时重构要充分结合定制终端预制、流量打包优惠等手段,快速发展用户。飞信作为目前中国移动用户规模最大的互联网产品,在产品形态上和微信等OTT业务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将飞信、飞聊进行整合与重构后,则可以有力地对抗微信。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方面也传出了内测新产品“翼信”的消息,据相关人士透露,“翼信”作为中国电信此前推出的即时通讯工具“翼聊”的升级版,将直接与用户的手机号码绑定,并和微信一样支持免费的文字、语音短信。作为一款中国电信开发的应用软件,新“翼信”支持手机用户为中国电信固话进行留言,这是目前微信所不具备的,也是中国电信固网和移动网络融合的优势所在,并且作为反击微信的产品,“翼信”有望实现免流量。
相比较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产品应对方面目前还没有最新消息。在此之前的2011年8月,中国联通曾推出自己的即时通信产品“沃友”,并在2012年进行了升级,具备了信息、语音短信和通话功能,不过并未获得大规模推广。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面对微信冲击,以及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产品重构,中国联通“沃友”或在年内进行较大规模升级。
产品效果仍需市场考验
“尽管传统运营商正在借助以往用户基础参与到竞争中来,但这种滞后的补救以及体制方面的限制给运营商带来诸多困难。”中投顾问行业分析师指出,从电信运营商之前开发的多款互联网产品来看,其都没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用户规模优势和渠道优势,最终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产品。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运营商谈了多年的“去电信化”没有实现,运营商依然在用传统的电信思维去运作这些产品。在此背景下,本轮重整即时通讯工具,能否达到冲击微信,重新占领市场的目的,还需要时间进行检验。
目前,三大运营商在近两年都成立了互联网基地,并开始谋求独立的公司化运营,拟从体制上改变传统的“电信思维”,探索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服务之路,但这些脱胎于传统电信运营商体制内的互联网公司和产品,最终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
此外,也有专家指出,微信还没有达到不能被超越的地步,同时其商业模式也一时无法解决,其与运营商未必是剑拔弩张的关系。而运营商方面的基础用户数是很有杀伤力的,如果运营商能够很好地发挥这个优势,未来也不见得就没有优势。
并非摆脱困境明智之选
眼下,面对微信等OTT业务的冲击,三大运营商都希望借自有即时通讯工具来重新占领市场。对此,行业内专家分析指出,目前,这些即时通讯工具能否帮助运营商重新抢夺用户、占领市场还是未知数,但是这一举措并非运营商摆脱困境的明智之选。微信对于运营商的竞争在于冲击了短信和语音收入,即使运营商再培养一款“类微信”产品,也只能达到分流微信用户的效果,是进一步加速了这些新业务对短信和语音的替代作用,这对于抑制运营商核心业务的下滑可谓毫无意义。
“从互联网的发展来看,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移动互联网产品与传统电信业务的融合度会越来越高。”中投顾问行业分析师表示,在此背景下,运营商积极培养用户使用流量的习惯,拓展流量经营才能有望达到提升经营效益的最终目的,“运营商做不了开发商,互联网企业也不可能花费巨额资金建立移动网络。因此,只有合作才能既满足用户需求,又能做大市场蛋糕。”
新报记者 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