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昨天(3月21日)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年内天津所有三级医院有望建立起医学检验结果网上查询系统,市民足不出户便可看到检验报告。此外,除去年的8类重大疾病将全面推行保障外,今年天津还将12类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同时,今年天津还将探索“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模式。
各级医院将组成医疗服务联合体
目前,天津现有医院共分为三个级别,它们各自具有不同职能分工,今后,天津各级医院的上下联动将更加紧密,可以为市民提供连续的医疗联合体式诊疗服务。记者了解到,今年天津将健全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明确一、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建立各级医院之间上下贯通、互相联动、双向转诊的机制。探索以疾病为导向分层管理,落实二级、三级医院常见病种目录和收治标准,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收治患者,鼓励三级综合医院与辖区内其他级别、类别医疗机构按功能发挥作用,促进建立医疗服务联合体,为患者提供连续的诊疗、康复、护理服务,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格局。
同时,天津将全面梳理诊疗科目,特别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疾病科”“传染科”等相似或相近的科室进行规范,确保医疗机构依法执业。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提高社会办医床位数占比,做好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的试点工作,逐步完善天津多元办医格局。此外,加强对医师、护士的准入管理。继续稳步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实行医疗美容服务主诊医师负责制度,并启动主诊医师的培训工作。
三级医院加快建设电子病历
今年,天津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上将有所突破,三级医院加快建设电子病历,搭建医疗服务精细化管理平台,开展电子病历分级评估。年内,三级医院有望建立起医学检验结果网上查询系统,这意味着患者足不出户便可查询到自己的医学检验项目结果,省去了在医院中等待报告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天津将推动集中送检服务模式和医学检验病理外包服务模式,扩大基层医疗机构为社区和农村群众提供的检验服务项目,有利于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型医疗机构检验结果的互认互通,保证检验结果的质量。
探索“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如今的市民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患者需求,今年天津将继续提升市民的就医体验。首先完善简化挂号、划价、收费、取药、住院、结算等服务流程,推广检验结果自助查询工作,推进医疗机构辅助检查结果互认。探索“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其次,建立医院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服务制度,医疗机构成立专门社会工作部门负责相关工作。再次,逐步扩大无假日门诊的开诊时间,增加开诊专业,提高专家在节假日出诊的比例,力争在2013年底,节假日门诊患者占总门诊量的比例达到23%。最后,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全面提升护理服务内涵。到今年底,所有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达到100%,二级医院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比例不低于65%,鼓励和选择有条件的医院探索延伸护理服务。
此外,继续实行临床路径,推进付费方式改革。全市二级以上西医医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按照“宽进严出”原则,选择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依据路径流程实施治疗和护理,并严格控制溢出情况。在临床路径管理的基础上,天津将推进付费方式改革。到2013年底,临床路径综合入组率和入组后完成率分别达到30%和50%。
12类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
为了规范医疗行为,保证患者医疗安全,今年市卫生局将细化临床诊疗规范、标准和指南,推进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病房,开展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衰、糖尿病等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推动临床合理用药,完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和特殊用药会诊制度,加强在二级以下医院的抗菌药物管理。同时,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和细菌耐药监测。规范儿童用药和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治疗心血管病药物等的临床应用,增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合理施治的意识,并将合理用药情况纳入医院评价考核指标之一。
此外,今年天津将全面推开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肾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8类重大疾病保障工作,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类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
今年将在繁华区域建3至4个献血屋
自1998年起,天津开始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采血量始终呈现出季节性变化明显的特点,冬季和夏季是主要的献血淡季,因此献血公益事业一直都需要市民更多的支持。为了健全采供血机构设置,今年天津将在繁华区域选址建设3至4个献血屋,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集中检测、服务可及的采供血服务体系。同时,加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建设,提高血液检测能力,建立血液安全预警机制,稳定天津血液储备量。
此外,天津将开展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完善临床用血预警、医疗机构间血液二次调剂机制、临床合理用血审查和大量用血审批等机制制度,推广自体血液回输和临床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技术,保证临床用血合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