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区巡礼 |
昆山高新区交出“基本实现现代化”漂亮答卷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12-12-30 11:37:58
|
|
|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岁末年终是评断一年工作进展顺利与否并进行总结的时刻。记者从昆山高新区了解到,2012年是昆山高新区率先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实践的重要一年,这一年,昆山高新区与昆山市一起取得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现代化形态。
2012年,昆山高新区全面开启“区镇合一,以区为主”的创新管理体制,全力争当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排头兵,努力争取各领域领先优势,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从主要数据来看,2012年昆山高新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0亿元,增长1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5亿元,增长14.1%;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增长22.7%;进出口总额67亿美元,其中出口44亿美元,分别增长4.4%和6.8%。
围绕现代化 交全面发展答卷
自江苏省2012年1月5日正式发布《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后,昆山与无锡、张家港、苏州工业园区一起成为江苏省内“第一方阵”,并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牢牢锁定在2012年。
翻看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30项指标覆盖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四大领域,同时将“突出百姓认可”作为关键评判,用一系列数字全面科学地勾勒了现代化的美好图景。
“昆山高新区不仅要在现代化指标上全面达标,而且要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地达标,打造一个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样板区。” 昆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健认为,检验决胜现代化成果有三大标准:一要符合现代化建设的新标准、新内涵,二要比对周边先进地区发展的新成效、新水平,三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
在昆山高新区描绘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美好蓝图里,昆山高新区围绕“高、新、特”的产业发展特点,加快构建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资源集中、载体布局合理、功能优势互补的创新格局和体系,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民生工程,建设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现代化,把昆山高新区全力打造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新城。
为答好这份现代化全面发展的试卷,2012年,昆山高新区上下一心,以“务实、高效、创新、超越”的工作理念,提振精气神,决胜现代化。
基本现代化梦想照进现实
2012年的决胜时期,昆山高新区以“不战则已、一战必胜”的拼搏劲头和精气神,全面推动发展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努力将昆山高新区建设成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引擎、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科技新城。
首先,强化高端引领,培育一流产业。昆山高新区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开放型经济与创新型经济相融并进。在优化外资经济结构上,充分放大欧美企业集聚效应,积极吸引国外先进技术,以福伊特、瑞钢、通力等总部引进为突破,打造外资研发集群和总部经济,实现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分批实施技术升级、产品换代、企业转型,对行业竞争力差、产业关联度低的企业进行“腾笼换鸟”。以富士康拓展高端项目等为带动,加快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发展层次,推动模具产业从“以量取胜”向“量质并举”发展模式转变,引导和激励更多企业参与国际国内行业标准制定,掌握标准话语权和市场定价权。在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上,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走集群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新路,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力争“十二五”末形成3500亿元产值。立足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服务业三大领域,加快研究部署、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总量倍增和质量提升,力争“十二五”末实现服务业业务收入1200亿元。
其次,强化资源集聚,形成一流科技。昆山高新区深刻把握创新型经济的内涵和规律,以入围全国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园区为契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整合优化科技资源,切实增强创新动力、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一是构建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园区以创业中心C楼、工研院三期、新能源技术检测与发展中心等为重点,建设一批企业孵化器、加速器、重大创新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技术交易、产权交易等服务型中介组织,培育引进项目申报、成果转化、项目评价、管理咨询等科技中介机构。二是开展多元化产学研合作。园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汇集国内外顶尖创新资源;支持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北大科技园昆山分园发展,推动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西电昆山创新研究院、昆山产业创新研究院运作;积极引进一批产业研究智库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项目,培育科技企业梯队。三是打造精细化人才服务功能。园区制定了“聚才”计划,发挥“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效应,出台人才强区工作计划,举办走进“硅谷”等一系列招才引智活动,集聚一批中央“千人计划”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搭建“育才”体系,加快建设杜克大学昆山校区、昆山加拿大国际学校等,建设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培训和实训基地;强化“留才”服务,针对高端人才做好创业辅导、住房保障、户籍管理、生活配套等专项服务。四是健全专业化科技金融体系。园区通过财富广场建设,集聚一批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项目;借助科技部大力推动科技与金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契机,加快发展新型科技金融组织,探索设立科技支行,建立科技担保公司、科技保险公司、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加大科技金融政策、科技金融平台、科技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以创业板、中小企业板、“新三板”为重点,按照“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送审一批、上市一批”梯度,推动科技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挂牌上市,形成“高新区上市板块”。
第三,强化功能提升,构建一流环境。昆山高新区作为昆山市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板块,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区域联动+功能拓展”的融合发展模式,在规划、拆迁、建设、生态、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强化中心城区的“磁场效应”,促进城市功能、品牌、形象的提档升级。在优化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按照国际化标准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道路交通、水电气热、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建设一批有地区影响力、功能齐全的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著名精品店、品牌连锁店以及医院、学校、图书馆、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高品位、国际化的宜居宜业新城区。在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方面,对照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民生指标要求,深入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高端化、个性化、精细化、标准化、专业化的“五化”要求,大幅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服务水平。在养老服务、社区建设等方面,形成昆山高新区独有的特色。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以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省级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创建省级低碳产业示范园区“三大创建”为推动,采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绿色集约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园区整体人居环境品质和综合功能,着力打造产业、生态、人居三大“生态体系”,构筑健康、和谐、低碳的人居环境。
群众满意度是“第一标准”
“现代化不是政府的‘独角戏’,群众满意度才是‘第一标准’,才是真正的现代化。”昆山高新区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理解清晰而明确。
《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中也为民生指标设置了更高的权重,同时把“人民群众基本现代化建设成果满意度”作为评判,并设定了70分的达标门槛。
据了解,近年来昆山高新区持续加大在民生保障上的投入。2012年,昆山高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20元,增长10.7%。从具体成果来看,强力推进总投资超过68亿元的45项重点实事工程。完成昆山市二院病房楼改建,投入1.7亿元新建改造学校、幼儿园14所,在昆山市率先建成金谷园日间照料中心,年内启用7个。昆山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正式运作,率先设立昆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昆山高新区办事处。开展“四项排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强高新区文化建设,凝练“务实、高效、创新、超越”工作理念,营造“决胜现代化、人人做贡献”的氛围。
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昆山高新区5项举措提升决胜现代化群众满意度,赢得了群众的口碑。一是编发宣传教育折页。昆山高新区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题,编写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折页,主要向群众宣传什么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广大居民群众如何参与现代化建设、如何共享现代化成果。同时结合自身实际,补充添加相关内容,使宣传教育折页更具特色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搞好骨干培训宣讲。昆山高新区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题,结合宣传教育折页,加强对高新区机关及下属单位党员干部的培训。选派经过培训的骨干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农村等基层,宣讲现代化建设知识,帮助群众解疑释惑。
三是广泛开展广场文艺。在昆山高新区机关、下属单位、各社区各村和企业中开展关于园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广场文艺,分企业专场、社区专场、机关专场进行初赛、复赛,然后选拔队伍进入总决赛,赛出“决胜现代化”的精气神。
四是加强媒体宣传报道。昆山高新区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园区网站,精心策划宣传园区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等五大方面的现代化成就,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是拓展宣传普及渠道。昆山高新区结合党政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访三解三促”活动、“下基层调研”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社情民意”恳谈会等,加强宣传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意义、进程和成果。
新起点 新跨越 新征程
“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决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发展的新起点。”黄健表示,2013年,昆山高新区将在巩固2012年基本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昆山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要求,围绕“建设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在五个方面发力,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首先,实施四大工程,提升创新发展驱动力。一是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帮助重点科技企业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各类资金支持,打造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高科技企业群。二是创新载体提升工程。加强与工研院等载体互动创新,深化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和高校协同创新,提高产学研成果转化水平,布局和建设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以及重大创新、公共技术服务等各类科技平台。三是创新人才引培工程。发挥“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品牌优势,以及硅谷工作站作用,开展“雏鹰培育”计划,探索人才培养、技术孵化与天使投资相结合的创业孵化模式;实施国际化引才战略和“海聚人才”计划,吸引基于产业发展需求的企业家和国内外科技领军人才加盟。四是创新要素聚集工程。引进一批境内外产业基金、担保、创投、风投等机构,建立一批科技担保、科技保险、小额贷款公司。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深入开展“新三板”扩容试点相关工作,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
其次,启动三大计划,提升产业转型竞争力。一是现有产业提升计划。推动企业向设计、研发、产品展示等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出台昆山高新区推进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实施细则,助力台资企业加速转型,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快民营企业“退二优二”、“退二进三”步伐,保留科技研发、销售展示等高附加值部分,促进企业再造提升。二是新兴产业培育计划。研究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围绕小核酸生物医药、机器人、新能源(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重点攻坚,落实功能载体、体制机制、高校合作、产业链条、工作流程“五位一体”发展保障机制,实现新兴产业上水平、上规模。三是现代服务业跨越计划。打造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技培训、科技金融、科技咨询“五大组团”,加速科技服务业发展。加快萧林路、前进路城市综合体、虹祺路商业街建设,打造汇集文化创意、休闲娱乐、商务会展等多业态的商贸服务业集聚区。
第三,建设三大新城,提升科技新城承载力。一是现代产业新城。按照“产城融合”的要求科学确定产业和生活设施比例,强化邻里中心、人才公寓、休闲文体设施、商务酒店等公共服务配套,打造人性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环境。二是生态宜居新城。抓住老城区改造、建设西部新城的契机,打造中心湖、南淞湖、玉湖、城北湖生态区,加快沿河景观、湿地公园等景观建设。重点推进城市水环境整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三是绿色智慧新城。发挥阳澄湖科技园资源整合、功能叠加、政策创新的优势,以信息安全产业园、北斗产业园、移动互联产业园、智慧社区等项目为带动,助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打造智慧园区。
第四,实施三大突破,提升和谐幸福推动力。一是公共服务完善求突破。围绕“五有”目标,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促进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构建与基本现代化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二是社区管理创新求突破。整合社区事务管理服务平台、社工队伍等资源,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推动社会管理服务转型。三是和谐社会构建求突破。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重点围绕涉及民生的信访问题,做好网格化排查预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打造三大品牌,提升园区服务软实力。一是“制度保障型”效能建设品牌。健全推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城市发展、社会管理、文化建设和廉洁从政等各项制度,形成有力推动高新区持续发展的高效机制。围绕产业、科技、民生、文化等领域推出“双百工程”,实实在在地抓好抓实一批项目,力争有新的突破和亮点。二是“覆盖引领型”非公企业党建品牌。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四级管理体系,加强非公企业党员队伍建设,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互促双赢”。三是“创新激励型”高新文化品牌。突出“文化强区”理念,弘扬“务实、高效、创新、超越”高新区精神,结合科技新城建设,构建创新文化识别系统,开展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推进建设文化载体,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扎实开展各项文化惠民工程,以弘扬先进文化促进居民文化素质、道德素养整体提升。记者 张伟
|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文章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
责任编辑: 小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