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研制的“千里眼”无人直升机(图片由天津大学提供)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在“新王宫”上空飞行了1个小时后,李哲操纵的无人直升机带回了“海龙屯”上空的全景漫游图,作为中国乃至亚洲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中世纪土司城堡,11月17日,这份重要的资料成功助力“海龙屯”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记者了解到,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李哲自主研发的遥感测绘无人机,可以为历史遗址、古建筑测绘进行航拍,获取可视的、潜在的、精确的多种数据信息并制作三维还原地图,而这架无人机也是战绩显赫,它已多次参与到我国重大考古和航测项目中,成为名副其实“看穿”古遗址的千里眼。
悬崖峭壁之上大显身手
见到遥感测绘无人机研发者李哲时,他刚刚从遵义海龙屯考古现场回来。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北30公里的海龙屯,是唐末至明代杨氏土司的军事古堡与宫殿建筑。海龙屯是我国首个遗址类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建于龙岩山之巅,山势陡峭,仅山后有一线窄径可攀援而上,人工测量十分困难。这两周,李哲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用无人机为海龙屯遗址进行航拍、航测,获取高分辨率照片与三维测绘数据。他研发的这架机身长约两米、主翼展开1.5米的无人直升机,重12公斤,全系统价值约20万元。仅用1小时,无人机就完成了对海龙屯“新王宫”遗址及周边部分区域的航拍、测绘。在无人机拍摄的画面上,从70到80米空中俯瞰海龙屯“新王宫”,犹如一座掩映在青山中的巨大城池。画面中,遗址群的道路系统、房屋结构和布局等,脉络清晰。
“小飞机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李哲告诉记者,“相比完全依靠人工测绘所耗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成本,小飞机具有的小巧轻便、耗资少且低空贴近建筑拍摄等特性,也是做航拍的大飞机所不能比拟的。”
更新换代可探潜在遗址
“航拍主要是为获取海龙屯‘新王宫’遗址、大场景画面,并结合随后的现场GPS控制点定位工作,测绘出三维地图。通过软件能生成图像与动画,建筑遗址的高矮、大小、基本形态直观可见。”李哲进一步解释说,无人机低空遥感与测绘是建筑领域低空信息采集最新技术之一。2003年,在天大建筑专业读研二的李哲在陕北调研时,萌发了用航拍把整个边陲城堡拍摄下来的想法。开始,他想得很简单:买一个翼展不到1米的泡沫玩具飞机,带一个小摄像头,能看到空中影像就行了,总共花费不会超过3000元。但学院老师却鼓励他说:“要做就做专业的!”于是,8年间,李哲依靠自学掌握了航测技术、遥感考古解译等知识,他的小飞机历经几次更新换代,拥有了机载GPS、自动驾驶仪。
2011年,李哲研制出的这架具有“千里眼”功能的无人机,是我国首架40公斤级涡轮轴无人遥感探测直升机,和现有机型相比,具有功重比高,振动小,机身强度、精度高等优点。尤其是,该无人机如果搭载红外探测仪还可以探测潜在遗址。目前已在全国近20个省份进行了应用,完成元中都遗址遥感、四川广源千佛崖震后航测等多个项目。该项技术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这使得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在建筑领域内的无人机低空信息采集方向居于世界建筑学院、科研机构前列。(记者 刘晓艳 通讯员 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