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提前1年完成21家“国医堂”建设,将四成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中医药特色站,社区“国医堂”与中医医院实施双向转诊。今年,滨海新区开始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已形成了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目前创建工作正在接受国家评估组的检查。
“国医堂”开展一站式中医药全科服务
在新区范围内合理规划中医药服务布局,今年完善了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硬件建设,改进服务模式,推广适宜技术,提高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目前,已形成以塘沽、汉沽、大港中医医院为龙头,以2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枢纽,3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
按照本市卫生局“2013年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全部完成‘国医堂’”的要求,滨海新区于今年10月,提前1年完成除5家拆迁单位以外,其余21家单位的“国医堂”建设。“国医堂”内设有独立中医诊室、康复室、中药房等科室,普遍开展5种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并完全具备了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设备。“国医堂”可开展一站式中医药全科服务,中医师在诊室内既可开处方,又能开展有关中医适宜技术。各“国医堂”饮片数量不少于300种。为拓展“国医堂”工作,延伸中医药服务,新区遴选了4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成为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中医特色站。中医特色站具有中医诊室、理疗室等临床诊室,可以开展5种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设有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数量不少于200种,部分站可以提供煎药服务。
新区卫生局负责人介绍说,基层医疗机构与各区域中医医院联合与协作,为居民提供了连续性服务,真正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实现了协议双方的功能互补,有效、合理地利用了医疗资源。
3种模式培养社区中医药人才
将传统“师带徒”模式和现代化培养方式相结合,新区采取“三个一批”的措施培养专业化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即通过“中医人才扎根工程”师承一批,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引进一批,举办“西学中班”培养一批。目前,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现有中医人员164名,占医师总数的56.7%,已有67人获得了天津市卫生局中医全科岗位培训证书。
为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员的培训工作,新区与市中医药研究院合作,建立新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队伍,以师资为主要成员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家指导组。通过邀请市内及区内中医药专家针对基层开展专项培训,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系列丛书中的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内容涉及中医的针灸、拔罐、刮痧、中成药的规范使用、中药饮片的使用与管理,中医病案书写规范、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方法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的运用等,从而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
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均开展了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受众占健康居民的80%以上。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方法开展了对10.8万名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针对社区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行为干预。
此外,在基本医疗服务中,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国医堂”为平台,以中医特色站为前沿,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熏洗等中医药方法辨证治疗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基层门诊中医处方数占处方总数的36.5%,同时,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对社区中风后遗症、肢残等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记者 王祖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