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期间,滨海现代农业主题公园、海河外滩公园、解放路商业街、大沽口炮台遗址等位于塘沽的众多商贸旅游景点人头攒动,游客络绎不绝。
在塘沽西部的海洋高新区和胡家园产业园区,滨海信息安全产业园、中海油产业研发天津基地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在紧张建设当中。
近年来,塘沽从积极发挥滨海新区核心城区重要载体作用的定位出发,紧紧围绕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的思路,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2012年上半年,塘沽生产总值完成275亿元,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6亿元,增长25%;财政总收入完成122.67亿元,增长23.9%,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主攻产业结构升级 打造“三位一体”经济格局
今年国庆节前夕,坐落在塘沽海河南岸的滨海现代农业主题公园开门迎客。这个集农业科研、生产、展示、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科技园总投资10.2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6.3亿元,能安排邻近3000多农民就业,成为塘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践科学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塘沽工委、管委会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项目好项目为载体,努力打造“项目集中园区、街镇协调联动、民营提振活力”的“三位一体”经济格局,着力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形成了具有河海特色、规模优势的特色产业群,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大企业、大财团纷纷落户塘沽,商贸、旅游、现代物流等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园区经济是塘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册企业达2200余家,形成了海洋石油陆上服务、油品制造、机械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新建、续建和在谈项目44项,总投资642亿元。其中,滨海信息安全产业园、中海油产业研发天津基地等1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明发集团城市综合体、呈辉酒文化产业园等5个大项目即将开工。 2012年上半年,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完成生产总值91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亿元,财政税收完成22亿元,增长19%,成为塘沽经济发展的龙头。
位于塘沽西部的胡家园产业园区,在起步阶段就已签约项目81个,总投资达到197.3亿元。维巢绿世界、德国采埃孚等10个项目即将开工。规划面积50多平方公里的宁车沽生态农业示范区也进入建设期,将打造一个集旅游、高端农业、都市生态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与此同时,塘沽大力发展街镇、楼宇和飞地经济。2012年上半年,完成引进企业589个,协议注册资金34.86亿元。塘沽还通过政府购买中介组织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并投入专项资金,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力度。
以迎卫生城区复审为契机,全面提升滨海新区核心城区形象
今年“十一”黄金周,来塘沽旅游的游客接近100万人次,创下了历史新纪录。游人们或到整修一新的海河外滩公园欣赏大型音乐喷泉表演,或到新建成的极地海洋馆和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参观……一大批设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成为了塘沽市容环境发展的“新名片”。
作为滨海新区核心区,塘沽以迎接国家卫生城区复审为契机,投入数亿元专项资金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相继新建、整治一大批城市公园和街景绿地,提升改造24个农贸市场,清理整治城乡接合部及卫生死角,翻修整治老旧社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风格日益显现。海河外滩公园及“汉字大观”文化墙整修后重新向游人开放;南园、奇石园、儿童欢乐谷等各具特色的休闲项目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塘沽森林公园的绿化面积已达到4.6平方公里,成为新区核心的“绿肺”。同时,塘沽坚持“建管并重”原则,建立健全城市重点窗口区域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地提升了“窗口单位”的管理水平。
在配合滨海新区做好海河隧道、海河大桥复线桥、津秦高铁、京津城际高铁延长线于家堡站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塘沽新建和改造了中心路地道、车站北路等95条城市道路;加固、维修了新华路立交桥、海门大桥等桥梁设施;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水、电、气管网改造等公用设施显著改善。目前,塘沽园林绿地面积达到248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2平方米。
着力改善民计民生,让百姓全面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2010年,塘沽新港街道在全市率先推行“错时工作制”。办事大厅调整作息时间,午休和周末轮休,延长下班时间,最大限度为辖区居民提供便利。这里实行的“一口式、全业务”服务,面向居民6大类157项事务“一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市民只要找到一个窗口提供必备的材料,工作人员就会全程跟踪直至办结,让老百姓享受到“进一个门办百件事”的快捷服务。
这些举措,是塘沽精心组织实施民计民生工程、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塘沽把民生问题放在最突出、最优先的位置上,千方百计解决好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大批民生热点得到积极回应,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塘沽大力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每年举办大型招聘活动近30余场,新增就业岗位2万多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3.4%以下。拥有各类养老机构十余家,为数百名农村城市化人员办理了养老保险。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实现城乡低保全覆盖,年均发放各项救助金3000余万元。新建8个街道残疾人阳光家园。国际水平、国内领先的塘沽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塘沽阳光家园”智障儿童庇护所成为我国保护未成年残疾人权益工作的先进典型。
塘沽注重加强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街道综治服务中心、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的“三站”建设,在全市率先建成使用了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新港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开展10大类特色社区创建活动1000余次,营造了和谐社区氛围。占地14万平方米,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塘沽民兵训练基地也建成投入使用。
塘沽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把流动人口与城市户籍人口“同对待、同管理、同服务”,选聘43名流动人口信息员,在各街镇、社区(村)和大型建筑工地建立服务管理站,通过开展“梦想的翅膀”捐资助学活动、来塘务工人员先进事迹报告会、评选“流动人口十佳文明标兵”活动等,推动流动人口融入城市。
推动社会事业进步,实现经济社会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和对社会事业的高度重视,塘沽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成为投入最大、改善最快的领域,老百姓的幸福感日益提升。
近年来,塘沽加快实施“均衡发展”和“人本发展”战略,投入十几亿资金,陆续新建、改扩建24所中小学、幼儿园,满足更多孩子入学需求,实现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就近入学。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小学营养午餐配送和小学生免费校车两个民心工程,中、高考成绩持续保持全市先进行列,并在全市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学校100%现代化达标,塘沽职业教育还被教育部命名为职业教育示范区。
塘沽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便利百姓就医为抓手,着力解决百姓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天津第五中心医院进一步深化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合作,投资近10亿元进行改扩建,其硬件设施达到“三甲”医院水平。在全市率先全面实现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为患者减少药费支出3266万元,并选派20余名专家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专家门诊、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与6400多户家庭签订了“家庭签约责任医生”协议书,社区卫生服务街镇覆盖率达100%。
塘沽下大力量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相继新建和改造了塘沽大剧院、塘沽博物馆、塘沽版画陈列馆等一大批文化设施。以海门艺术节为龙头,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文化展演活动数百场,社区艺术节、邻居节、校园文化节、残疾人文化月等文化平台发展壮大,参与群众达到十余万人次。塘沽版画、摄影、书法等各艺术门类和艺术创作群体不断发展,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塘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相继建成塘沽网球馆、击剑排球馆等设施,建设社区健身点300个,体育人口达到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