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楼拔地而起、日新月异的滨海新区商务区西侧,安静地矗立着一座典型的英式风格建筑。这座有124年历史的塘沽南站,是中国铁路现存历史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火车站。虽然现在它只是四等小站,却仍是天津港第三港埠公司进出口业务的重要通道。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塘沽南站。在工作人员徐苏斌的带领下,记者在主站房向南200米左右处,看到了当年镌刻的“TANGKU”字样。“塘沽南站始建于1888年4月,是原唐胥铁路上的其中一站。”徐苏斌告诉记者,唐胥铁路是中国实际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由唐山到胥各庄(今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虽然只有9.7公里,却结束了中国没有铁路的历史。“这一小段铁路是整个中国铁路网的源头,而塘沽南站就是唐胥铁路延长线的端点。”
提到唐胥铁路延长至塘沽及天津的历史,徐苏斌提到了两个关键人物——李鸿章和詹天佑。据史料记载,当时开平矿务局请求李鸿章准许铁路由胥各庄延长到芦台,以代替运河运煤。李鸿章不仅立即报朝廷批准,还萌生出将铁路继续延长至大沽北岸的设想。后经清朝廷批准,该路被延伸到塘沽,由此而修建成塘沽南站。而从塘沽到天津的这段铁路,则是在詹天佑的主持下修建的。当时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詹天佑搬到工地,与工人同吃同住,只用了八十天就使铁路竣工通车。随着津芦铁路、津浦铁路、京奉铁路的相继开通,以天津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铁路运输网基本形成,滨海成为中国第一个使用国际标准轨距铁路的地区,沟通了与外埠的联系,大大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如今,于家堡金融区的发展,使得塘沽南站周围的建筑大量拆迁,徐苏斌不无失落的说,“金融服务区以后肯定会有大量人流进出,货运已经不适合在这里发展了。”但他相信这段记忆不会被历史尘封。(记者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