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哈哈哈。”伴随着一阵阵带着奶香味的稚气笑声,阳光下一小朵橘红色的火苗迎面跳过来——一个两岁左右、一身橘红色运动服的小男孩在河东体育公园的跑道上自由自在地跑着,身后是满面笑容的父母。
“让他这么跑不怕摔着啊?”记者关切地问孩子的父母。“不怕。跑道是塑胶的,软,有弹性,就算摔一下,也不会有大问题。有这么个地方能让孩子撒欢儿跑跑,我们大人也跟着锻炼一下,太好了。”孩子的父亲说。
9月10日是工作日,学校、幼儿园也已经开学。但是明媚的阳光下,河东体育公园里还是挺热闹。蜿蜒的塑胶跑道贯穿整个公园近千米。一路走去——健身器械区、篮球场、小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儿童乐园、门球场——四通八达;木栈桥、各式凉亭等园林小品点缀道路两旁,紫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小花摇曳生姿,茵茵绿草铺满视野;儿童乐园里小朋友坐在保护措施严密的秋千座椅上,又高又快地“飞”向空中,兴奋、满足的叫声、笑声荡漾在空中;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被人推着从小路上经过,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脸上露出平和安详的笑容;几个肌肉线条分明的青年在健身器械区一试身手;不远处一位50岁左右的阿姨正在健骑机上认真地锻炼,旁边是一篮蔬菜……
门球场,陈老先生和同伴们聚精会神地练球,趁他休息片刻的当儿,记者和他聊了起来。“大爷您常来吗?”“是啊。我住在太阳城,骑车过来挺近的。差不多每天都来。”“一次来打几个小时啊?”“两三个小时吧。”见记者挺吃惊,陈先生笑着说:“其实真正打的时间不多。一般总有20多人来打,每队5人,一场就是10个人打,半小时一换,每天也就打1个多小时。”陈先生酷爱门球运动,以前经常坐公交车到东丽区的一个免费门球场打球。“现在看来,那个太远了。这里多方便啊,又不收钱。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啊!”
被同伴们称为“老叔”的中年男子刚在单杠上试了试身手,对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样的体育公园还再建吗?”当记者给出肯定的答案后,他又以一个常年健身者的身份开始提合理化建议:“如果两排单杠的间距再拉大点儿,单双杠这片区域的下面能像儿童乐园那边铺上软泡沫垫就更好了。”
9月10日中午11点15分,河东体育公园里从耄耋老人到咿呀学语的孩子,都享受着“活动活动”的快乐。此时,不远的复兴公园,一群身着医院工服的大姐们,正围成两个圈儿踢毽子。此时,人民体育馆院内的健身器械上依旧有人在悠闲地压腿。此时,南翠屏公园的跑道上,有人正慢跑放松。此时,很多即将结束上午工作的人,已经准备向长虹公园进发……现在,越来越多的天津人投入到全民健身中去,享受健身带来的快乐。
记者手记
类似的可供市民健身锻炼的免费公园确实还有许多。尤其是清晨和黄昏,不分男女老少,大家或分组对抗,或结伴欢笑,或挥汗如雨,或怡然自得。
其实,天津的群众体育工作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多次受到国家体育总局表彰。这当然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群众体育的高度重视,连续多年的市政府“20项民心工程”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市体育局每年都要按照民心工程的总体要求,大力加强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建设。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本市已建成社区、行政村健身园5000多个,体育公园60多个。经过多年努力,本市群众身边的、完全免费使用的健身器材、设施已初见规模。
天津体育在奥运会、全运会的竞技体育赛场捷报频传的同时,全民健身也蓬勃发展,向建成真正的“体育大市”目标进发。而越来越多的天津人、“新天津人”将从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受益。本报记者 耿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