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新发地工作站站长尹天祥在展示蔬菜价格走势表。 记者 贾同军摄
为了全市居民的菜篮子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昨天(9日)一大早不到6点,张文波就从位于北三环蓟门桥的家中出发了。“采集菜价得趁早,7点一定得赶到新发地。”
张文波是市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新发地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作为市发改委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直接设置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内的价格监测站,这里肩负着价格调控一线“风向标”的作用。
从地铁4号线的西红门站出来,再倒一趟公交车,7点前张文波就赶到了设置在新发地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三层的价格监测工作站。
这里,距离销售蔬菜的市场仅仅一街之隔。
“小张今天去采集叶菜价格?记得穿上雨鞋。”出发前,监测站的站长尹天祥忙着嘱咐一句。明明是大晴天,为什么要穿上雨鞋?张文波冲记者一乐:“待会儿到了现场你就知道了。”
等到走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叶菜批发区,记者一下子明白了雨鞋的重要性。菠菜、芹菜、油菜这些叶菜,都得喷上大量的水保鲜。如果只是一家摊位还好说,连成一排数百米的菜摊都喷上水,整个叶菜批发区的水就很“可观”了。刚走出去20米,记者鞋里就进了水。
“王师傅,今天您家这菠菜挺水灵啊!多少钱一斤?”走到批发商王健的摊位前,小张驻足发问。
“小张来啦。”王健和小张已经挺熟。“稍微涨了一点,两块八一斤。”
“前一段大暴雨,咱的菜被冲了吗?对价格有没有影响?”
“冲了一部分,不过价格也没太涨。”王健说,自己的菜大部分从张北进货,而且叶菜生产周期短,受影响不大。“菠菜的生产周期大概是一个月,油菜只要半个月就能收,下一场雨没啥大事,价格挺稳定。”
自从5月8日,市发改委将监测端口前移至新发地批发市场以来,张文波在市场上询价的工作已经干了3个月,跟不少大的批发商都混了个脸熟,采集价格的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
在叶菜批发区转悠了大约一个小时,张文波对芹菜、油菜、生菜、小白菜等各类蔬菜的当日市场行情有了大概的了解。一圈下来,已经接近10点,这才算是完成了价格监测的前期工作。
“看看今天各个市场的数据报送过来没,还没及时报送的打电话催一催。”上午10时30分,刚回到监测站的小张没多休息,就和尹站长一起登录市发改委的“生活必需品管理信息系统”和“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价格数据验收。
尹天祥介绍说,监测站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认真查验全市8个主要批发市场和49家价格监测直报点上报的价格监测数据,对不确定或错误数据与上报单位进行核查。
“以前,由于我们自己不在市场,缺乏对市场的直观了解,在数据的勘验上很被动。现在,我们就在市场,并且也掌握了部分一手资料,这样就能及时发现各个市场报送的数据的问题,保证了价格数据的真实性,也增强了预测的科学性。”尹站长说。
各项数据核查验收完毕,已经是上午11时30分,接下来才是监测站工作的“重头戏”——撰写“价格监测日报”。蔬菜、富强粉、粳米、鸡蛋……张文波坐在电脑前,根据系统生成的《农副产品批发、零售价格监测统计表》、《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情况》等相关表格,编写出当日《价格监测日报》。而这些宝贵的第一手数据,也会在第一时间上报给市委市政府,为政府及时调控,维护物价稳定提供参考。
统计数据不难,难在透过数据预测未来的商品价格走势。
“除了日常监测,我们每周会出一期《价格监测周报》,对一些重要菜品做出价格预警提示。”尹站长介绍说,监测站还和新发地市场统计部建立了会商制度,每周四下午,双方的工作人员坐在一起,就一周的市场行情进行交流。而这些会谈的内容联合监测站一周的监测情况,就成了价格预警的重要依据。
记者拿到的一份7月28日至8月3日的价格监测周报里,就针对蔬菜价格做出了预测。“今年短时间集中暴雨和持续降水,对蔬菜生产、运输影响较大,但随着后期蔬菜主产区将季节性北移至承德、大同等无灾害地区,预计蔬菜价格将趋于平稳。”
作为价格调控一线的“风向标”,未来新发地价格监测站还打算有更多的一线创新。“新发地蔬菜交易的高峰期实际上是在每天凌晨4点左右,下一步我们打算安排在这个时间去现场采集价格,这样采集到的价格更真实。”尹天祥说。
(记者 杨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