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记联网讯 天津海鸥手表集团,作为中国第一只手表的诞生地,自2004年转战高端,便以惊人的创造,先后推出了中国第一只“三问”表,中国第一只“双陀飞轮”表,中国第一只集三问、万年历、陀飞轮为一体的“三合一”表,一跃而追上瑞士人的脚步。“海鸥”,这只中国民族表业的精灵,也因此冲上“钟表王国”瑞士的上空,高傲地飞翔。
然而,“海鸥”目前的生存环境却不尽如人意。既有“外患”的纷扰,又有“内忧”的纠结。“海鸥”还能飞多高、飞多远,或仍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屡遭瑞士表业封杀
自“海鸥”亮翅瑞士上空、惊艳“巴塞尔”展厅之日起,瑞士表业就将其视为“不祥之鸟”,并屡以侵权为借口,对“海鸥”施以封杀之术。
——2008年4月,瑞士表业顶级公司——历峰集团属下独立制表人格勒拜尔•福尔斯,向巴塞尔博览会组委会申诉,称中国参展的一款双陀飞轮“海鸥”手表,侵犯了他所拥有的专利权,违反了瑞士联邦专利保护法。
——2010年9月,瑞士斯沃琪集团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向山西省工商局太原市杏花岭分局投诉,称海鸥手表集团在专卖店使用“陀飞轮专卖店TOURBILLON SHOP”标志,侵犯了其注册商标“TOURBILLON”的专用权。
——2011年3月,瑞士TF.Est公司向第39届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组委会投诉,称“海鸥”陀飞轮不锈钢袖扣饰品外观形状与其产品相似,属侵权行为。要求海鸥手表集团立刻将有关产品撤下展台并接受处罚。
——2012年3月,还是巴塞尔展会。Swatch Group (斯沃琪)旗下的欧米茄公司认为,海鸥手表集团在对同轴陀飞轮的描述中使用了英文“CO-AXIAL”一词,已对“欧米茄”商标构成侵权,并当场封存了“海鸥”展台使用的标识牌。
面对瑞士表业的来势汹汹,“海鸥”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而是宁愿付出脱落几根羽毛的代价,也要坚守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不可侵犯的尊严。
应诉。反诉。全面胜诉!“海鸥”以其充足的论据,证明了瑞士表业的所有投诉,不过是无端兴风恶意作浪,意在封杀。
为何瑞士表业要在“海鸥”羽翼未丰之前就想令其折翼?天津海鸥手表集团总经理吕军认为,既得利益使然。瑞士钟表行业协会最近一份报告显示,去年,瑞士表在其国内销量只占7%,约93%销往世界各地。其中中国香港和内地位居瑞士表销量的第一名和第三名,占比为21.2%和8.5%,其销售额高达57.2 亿瑞士法郎,约合400亿元人民币。考虑到在香港购买者多为中国内地游客,中国内地已毫不争议的成了瑞士高端腕表的最主要市场。实际上,不只香港,出口到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地的瑞士表,也多是中国游客和侨民购买。仅是粗略统计,瑞士表的50%以上卖给中国人绝非是夸大其词。如此之垄断地、如此之暴利场,瑞士表业岂容他人染指?而“海鸥”在国际高端腕表市场的频频亮翅,已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潜在威胁。
据吕军介绍,“海鸥”凭借“两问”表、“双陀飞轮”表、“三问万年历”表,以及无卡度硅游丝陀飞轮这一“世界高档机械表标志性配置”,初步具备了与世界知名品牌同台竞技的能力。尤其是当今世界仅有少数几家知名手表公司才能制造、充分体现三大经典技术(陀飞轮、问表、万年历)完美结合的“三合一”超复杂机械手表,在天津海鸥手表集团研制成功之后,“海鸥”便在香港国际钟表展和瑞士巴塞尔钟手表展上声名鹊起,这让瑞士表业很是惴惴不安。而“海鸥”在北京“嘉德”拍卖会的多次高价竞拍,特别是“十二兽首”珐琅盘陀飞轮18K玫瑰金表能拍出140万元高价,更让瑞士表业感到吃惊。
瑞士表业非常清楚,一旦这只中国血统的“海鸥”羽翼丰满一飞冲天,就会在中国市场动了他们的奶酪,切了他们的蛋糕。吕军认为,为了既得利益,瑞士表业也不会就此罢休,今后还要对“海鸥”痛下杀手。
国内成长环境欠佳
生存的困惑、成长的烦恼,对于“海鸥”来说,可谓是如影随形。在国际,有来自瑞士高空的滚滚寒流急;在国内,也没有大地的微微暖气吹。面对瑞士表业的围追堵截,这只羽翼未丰的“海鸥”,也只能是负重单飞,孤军突围。
高端手表的竞争,实则是人才的竞争。为巩固瑞士表业在国际上的领袖地位,瑞士政府出资建有7家钟表学校,源源不断的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海鸥”却只能靠自己出资自己培养。近10年来,“海鸥”虽为培养合格技工付出了高昂成本,却仍面临着专业人才短缺的困扰。
日本为鼓励企业抢占高端手表市场,其工装模具的研制皆由政府买单。这对于“海鸥”,只不过是奢侈的梦想。中国表业在既没有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又没有形成高端产业链的情况下,“海鸥”所需的特种材料和部分工装、刀具只能依赖进口,而瑞士表业定向设置的技术壁垒,又往往让“海鸥”求之不得。
瑞士高端手表凭借着绝对垄断所形成的话语权,常常以“断供”为要挟,胁迫中国手表经销商将“海鸥”逐出表店。受利益的驱使,大凡国内主流表店,几乎没有“海鸥”的立足之地。无奈的“海鸥”只能在自建的专卖店里栖身,致使销售成本成倍增加。
到瑞士参展,只要有瑞士手表厂家投诉,即便是无中生有,“海鸥”展品也要接受组委会的非常检查,否则就会通知警方强行带走展品。同样的遭遇,“海鸥”在自己的国家也不能幸免。山西省工商局太原市杏花岭分局接到瑞士斯沃琪公司的投诉,且不问青红皂白,便以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为由,给“海鸥”发来《行政处罚通知书》。
今年6月8日,北京国际顶级生活品牌(奢侈品)博览会开幕之际,一项由对外经贸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针对2000名中国奢侈品消费者所做的调查显示,约68%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尚未产生奢侈品牌。且不说是否包括“海鸥”,在同等品质下,国人出高价买洋品牌已成了抬高身份的主流取向。
何止是“单飞”的无助,沉重的税赋又常常令“海鸥”很无奈。机械手表属低碳环保、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占到60%,原材料形成的进项税很少,基本要按销售额的17%缴纳100%的增值税,若单价超过1万元还要加征20%的特别消费税。税后的“海鸥”,在勒紧腰带确保按销售收入的7%提取科研经费之外,已无资金进行大的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更无钱去做广告扬品牌,只能以“酒香不怕巷子深”自嘲。
说到国内的成长环境,吕军似有吐不尽的苦水。倘如所传,为吸引国人国外消费为国内消费,商务部拟将高端手表的进口关税从20%左右降至5%。那么,面对已垄断了中国高端手表市场、且又能享受大幅减税的瑞士表业,羽翼未丰的“海鸥”,再大的创新驱动力也很难助其高飞。
期待“好风”助翱翔
囿于自生自灭的国家产业政策,50多岁的“海鸥”能存活下来已实属不易,又能在世界高端表业一鸣惊人更堪称是奇迹。在那么多民族手表品牌几乎消亡殆尽的今天,“海鸥”作为中国机械手表领域的濒危物种,是折翅抑或高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手表业的前途与命运。
现在的问题是,作为世界奢侈品第一消费大国的中国,是否需要一只属于民族的国表?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有了自己的国表,起码不会把有望达到1000亿元的高端表市场拱手他人垄断,也不会把话语权、定价权交由他人掌控,任其牟取暴利。
欲打造属于中国的国表,环顾中国表业,不论是技术、品牌还是发展潜力,或只有“海鸥”能当此重任。
对此,“海鸥”充满信心。今天的“海鸥”,按照瑞士天文台计时标准,已具备了在瑞士上空与世界名表一比高下的品质。今后几年“海鸥”腾飞的愿景或更令人期待。据吕军讲,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将最大限度地释放“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汇聚的的创新能量,加速推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高端机械手表制造上的运用,以技术上的独树一帜,制造上的精益求精,让“海鸥”成为世界高端名表中的精灵。继而打造以中高端机械手表制造为主,辐射精密机械加工、精密设备仪器制造的世界级手表产业基地。
但不得不承认,以目前的成长环境,要让“海鸥”一飞冲天而不是铩羽而归,仅靠天津海鸥手表集团一家之力或是远远不够的,还须国家、政府以及消费者的上下同欲。有道是“好风凭借力”,“风正一帆悬”。
在中国手表产业相对处于弱势的情况下,为了自主品牌不受伤害,自主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国家和政府应举起反垄断的利剑,尽快打破瑞士表业对中国高端市场的高度垄断,切不可盲目消减高端手表进口关税强化其垄断地位。同时,要加大力度遏止瑞士表业对中国手表制造企业的恶意投诉、封锁设备及零件供应渠道、绑架中国手表经销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给予“海鸥”为代表的民族品牌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对国内钟表行业,尤其是中高端机械手表制造企业,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也是必要和必须的。如扩大增值税的抵扣范围,减少设备、零件的进口关税,藉此蓄积企业的发展后劲。至于共用技术平台的建设、专业人才的培养、专用设备和材料的研发,也应纳入政府的中长期产业规划并获得资助,从而强化企业的竞争实力。对于众望所归的“海鸥”,国家更应予以重点扶持。
还需要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消费导向。在“海鸥”作为高端机械手表的中国精灵已开始走向世界的今天,在香港手表经销商为推荐“海鸥”等国产品牌而开设“中华名表城”的今天,破除根植于国内消费者头脑中洋货优于国货的思维定式,呼唤国货意识的觉醒,政府和传媒应该也必须有所作为。好在业内权威人士已提出了“中国应把‘海鸥’表作为国表”的建议。这是因为,“中国表业的未来寄希望于‘海鸥’”。但愿这样的声音更多更响些。
这是吕总的期待,更是“海鸥”的期待。有“好风”助力,“海鸥”定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示范企业”、钟表行业的排头兵、行业标准的制定者、460项专利的创造者,天津海鸥手表集团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年销售收入从10亿元到100亿元的跨越。(记者 齐雪岭 通讯员 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