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津门好人榜”每期在本版推出,敬请读者朋友参与“津门好人榜”互动,如果您想推荐好人,请联系我们。

赵恩芹生前在宣讲计划生育知识

赵恩芹走了!
谁也没有想到,4月20日早晨,北辰区双口镇前丁庄计划生育专职干部赵恩芹突发心脏病,猝然长逝!那一天全村人和她的亲朋同事无不为之悲戚痛惜!她刚刚51岁,为公为家日夜操劳大半生,别人的事能管的她都管到了,唯独忘了自己亏了自己,连一件新衣都不舍得穿,甚至连一口气都没来得及歇,就这么撒手西去了。她什么也没带走,却给她的亲人她的乡亲,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无尽的怀念……
谁都知道,计划生育这一行是天下第一难,一个厚道却又胆小的农家女子,却把天下第一的难事作出了名堂,作出了人情味。生前无仇家,身后无骂名,就连过去烦过她怨过她的人都说她是个“大好人”。
挑起担子不能放下
15年前,赵恩芹在镇办企业上班,工作单纯,收入丰厚,日子过得挺不错。1998年,村里计划生育工作难题频出,谁也不愿担任计划生育专职干部。村领导想到了赵恩芹,觉得她有文化,又聪明,还心细,便屡次登门,请她辞职回村担当大任。回村做计划生育工作,工资收入少了一半不说,还得累人累心得罪人,赵恩芹当然不情愿。可她脸皮薄,架不住人家好言相求,于是就干起了这份天下第一难的活儿!
刚刚接手计生工作时,可把赵恩芹愁坏了!计划外怀孕的、外跑的、不参加查体的,工作根本没法开展!那些日子,赵恩芹吃不好睡不好,真想回到工厂继续当自己的工人。可她又是个要强的人,人家这么看重她,她怎么会撂挑子走人呢?有乡谚说:挑起来的担子不能放。
农村的育龄妇女,有的在家,有的上班,有的经商,有的种地,有的是新婚,有的是孩儿妈妈。想找她们做工作,长出一百张嘴二百条腿都不够用。跑细了腿磨破了嘴,赵恩芹摸索出一套计生宣讲方法“计生迷你小课堂”。前丁庄的计生工作渐渐赶了上来。
2008年之前,村委会没有一间正式的办公室,计划生育查体根本没地方!赵恩芹就拾掇出一间闲置的破库房为妇女体检。可到冬天,冰房冷屋的,别说体检了,在屋里呆一会儿就冻得手脚发木!每逢冬季查体,热心的赵恩芹天不亮就起床,提前到“体检室”升好炉子,做B超的地方还特意借来个“小太阳”装上,大夫和妇女们暖在身上,热在心里!有人禁不住搂住她喊一声:“赵姐,你真会疼人!”
建立《育龄妇女档案》,一直是赵恩芹的“宏伟计划”。从她上班的第一天开始,就随时记录着全村近400名育龄妇女的情况。她跑了东家去西家,由于自己是外村的闺女,很少了解村里的东邻西舍众乡亲,为此,憨厚的丈夫时常领着她走街串巷认门儿叙乡情套近乎。这番前奏过后,赵恩芹才单独找人家媳妇。在工厂上班的妇女还要记住人家的厂址、电话、休息日。那些日子,大街上,市场里,田地边,到处都能看到赵恩芹的身影,她没日没夜地奔啊,跑啊!连镇里、村里的领导,包括村里的乡亲都夸她为计划生育工作到了忘我的地步!
终于,她的《前丁庄村育龄妇女档案》完成,而且一年一年地更新完善。
赵恩芹去世后,大家在整理她的遗物时,看到那一年又一年厚厚的手写的和打印的《育龄妇女档案》,有的泛了黄,有的折着页,有的沾着土,从那一沓沓档案里,人们仿佛又看到了赵大姐夜以继日地在风里雨里为计生操劳的身影,那千百页的记录,写就了一个普通计生干部对工作的执著,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印证了计生干部对落实国策的无比忠诚!看到这些,在场的人又一次对这位不应该逝去的大姐肃然起敬!
爱家却不能顾家的人
赵恩芹家境不很富裕,但也有老少三代共享天伦的乐趣。可自打她干上计生工作之后,她就没家了!
赵恩芹是一个心细却胆子很小的人,自打干上计生工作,脑子里时刻都绷着这根弦,从天不亮到熄灯睡觉,甚至连做梦都想着计划生育的事儿。过去操持家,伺候老照顾小的她,如今只能是爱家却不能常顾家了!
婆婆患心肺病有好多年了,丈夫和儿子都老实厚道,跑里跑外的事儿都靠赵恩芹一个人。这几年她又添了个孙女,家庭负担更重了!可赵恩芹还是顾不上家,每天早晨,她匆匆给家人做点儿早饭,自己却顾不上吃一口,就跑出去忙工作了。干了15年的计划生育工作,几乎没见她吃过早饭,总是早饭推到中午吃,午饭推到晚上吃。
每天,赵恩芹都要走街串户给育龄妇女送药具。每周,村上或有生育的、或有戴环的、或有查体的,这些事情都得她出面找车,协调医生,接送一个个妇女就医回家,还得定时回访探望。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哪有时间照顾家呀!
不仅这样,赶上特殊情况,更不能怠慢!一次一名妇女产后子宫畸形,只能采取吃药避孕。可这名妇女在离村8里远的陈嘴娘家居住,赵恩芹总是亲自把药送去。不想这名妇女吃药出现不良反应。赵恩芹立即帮助查看,并改另一种口服药,每次还是由赵恩芹送药上门,感动得这名妇女不知说什么好!
赵恩芹就这样天天早出晚归,难得一回在家,可从早到晚,从屋里到院外,一天到晚她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打进拨出的电话,都与计生有关。凡是镇里一些新上来的专职计生干部,遇上不明白或不好办的事,不少都跑来找她请教帮忙。临近的后丁庄和平安庄的计生新人张恩君和崔云云,常来家里求教赵大姐,就连相隔八九里地的双口村专职干部也常光顾她家。赵恩芹的家成了计生干部的“培训班”和“咨询处”。
赵恩芹毕竟是个贤孝的女人,在外面再苦再累,一回家她就想方设法讨家人欢喜。她为婆婆做饭、洗衣、请医、买药;白天没时间,她就趁天不亮和天黑的时候到地里帮爱人整地、播种、收庄稼。她在家庭收入不多的情况下,为儿子盖房娶妻。她在生活上照顾老小,唯独没有自己。有时去赶集,她先给婆婆买,再给孩子买,还给村里姐妹们捎东西,轮到自己了,不是说不喜欢,就是说等下回,没见过她给自己添过一件新衣裳。
赵恩芹过世后,儿媳趴在她的灵前失声痛哭:妈妈呀,您吃了一辈子苦,受了一辈子罪,就是没享过一天福!每逢家里做点儿好吃的,总是先给老的,再给小的,我们让您多吃点儿补补身子,您总是说不爱吃。今年,家里的日子刚刚好过,我也有了工作,看到妈妈出门在外总穿旧衣裳,我说,等我发了工资,第一个先给您买件新衣。哪知道我上班才20天,还没发工资,您老人家就走了呀!
留下的是怀念
赵恩芹走了!匆匆走了!
15年的每个日日夜夜,她都以“如履薄冰”的心情倾心于谓之“天下第一难”的工作。她的“迷你小课堂”已在全区推开;她那数以万计的妇女健康档案数据记录下一段历史,也记录下她对这段历史的付出。
15年的计生工作,她有过焦虑,有过困惑,有过无奈,有过愤怒,更有过人性的美丽绽放!赵恩芹猝然离世的消息传开,全村男女老少有的愕然无语,有的哽咽失声!前来看望家人和吊唁的人络绎不绝!曾经得到过赵恩芹服务的育龄妇女蜂拥而至,泪洒灵前。
赵恩芹一个月只拿700元工资,丈夫在工厂打工一月才挣1000多块钱,婆母多病,总得看病吃药,给儿子盖房结婚又拉了不少饥荒。日子过得如此紧巴,赵恩芹为了工作,却不断拿出自家的钱,为公家的工作做“感情投资”。
赵恩芹知道,做好计生工作“人脉人缘”挺重要,别看她自己花钱舍不得,遇上面子上的事,她从来不落场。今年2月,村民赵庆华遭遇车祸,肇事大货车畏罪逃逸,村委会倡议干部带头捐款,赵恩芹二话没说带头捐了钱。从汶川地震到大水灾,从村里困难户到突发事件,赵恩芹家的捐款累计也有近万元。
赵恩芹到育龄妇女家串门儿做工作,从没空过手。谁家的媳妇上环啦,谁家的媳妇流产啦,赵恩芹除了管接管送,第二天准提着东西去看望,几斤鸡蛋,几袋藕粉,往往就把人家心里烘得暖暖的、软软的,再做工作就好说好办了。遇上“钉子户”,她不是给老人买点儿点心,就是给孩子捎点儿水果。别看一回十块二十块的,十几年下来,攒在一起就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开始,大家还认为是村里花钱收买人心,时间久了,大家才知道都是赵恩芹自掏腰包。在赵恩芹的遗体前,一位妇女流着眼泪说:“恩芹啊,你是用从自己牙缝里挤出的钱为大家服务呀!”
赵恩芹是个多面手,不但聪明能干,还能写会算,虽然职务上是计生专干,但村委会许多抄抄写写的活儿几乎都给她。这几年,她先后兼任过村委会委员,又是镇人大代表,还是村里的半个会计,每月8日的几百份养老金发放,日常的文案写作接二连三,都是她帮助处理。
赵恩芹是个热心肠,她干工作不分分内分外。谁家生了孩子开《出生证》,谁家的孩子上户口,谁要到镇里领救济,只要找到她,总是满口答应,并给人家办得一妥百妥。
赵恩芹拼命地工作,却从来不拿自己的身体当回事!从3月31日到病逝,20多天休克了三次。病重住院她还想着村里的工作,没到出院的日子,她却提前两天就回到家里。出院后本应好好休息,可村民田慧荣的儿媳妇手术费用和转院所需费用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赵恩芹又得为这事去奔波操劳。即便爬不起来了,还是电话一个接一个,赵恩芹依然用断断续续的话语作着她分内分外的事。
4月19日,赵恩芹已不能起床,家人劝她再到医院检查检查,她点头默许。正要去医院,工作又来了,赵恩芹躺在炕上,把手机贴在自己耳畔,用尽气力先后几次与村委会、镇派出所通话,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工作。然后又拿起电话向镇计生办汇报了本月的月检查情况。镇计生办主任从电话中听到赵恩芹声音微弱,再三叮嘱一定要再到医院仔细检查检查。
4月20日清晨,躺在炕上的赵恩芹支撑起身子,只觉得心口憋气四肢无力,丈夫问她怎样,她捂着胸口轻声说想吃些东西,不料一头昏厥在丈夫怀里,这一次她再也没有醒来……
赵恩芹走了!年逾古稀的妈妈和婆婆心如刀绞,两位白发老人痴呆呆地看着赵恩芹的遗像老泪纵横!婆婆哽咽着说:“我宁愿自己折寿,也愿意让我的好儿媳活着,家里家外都离不开她呀!”刚满三岁的孙女是赵恩芹的掌上明珠,她每次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都要抱一抱亲一亲她的小宝贝,好奇的孙女爱翻看赵恩芹的工作包和工作记录本,赵恩芹总是和蔼地告诉孙女:“这是奶奶工作用的东西,不要动,明白吗?”
赵恩芹走了!小孙女看到家人们收拾整理赵恩芹的遗物,哭着说:“那是奶奶的东西,不要动,奶奶还会回来的!”(通讯员 林逢水 李悦 刘媛媛 王秀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