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今年是高新区建区20周年,为让园区发展更好,高新区于近日在火炬大厦举办了发展论坛。专家学者们纷纷为高新区未来发展支招,建议高新区利用“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展模式,完善组织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并结合本地资源培育具有昆明特色的产业。
回顾高新区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创新是推动园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力引擎。高新区现有16个国家级创新基地,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究所,建设孵化基地51.5万平方米;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0630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910人,博士183人,硕士12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10人,中组部“千人计划”人选2人;参与科技项目1355项,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9家,占云南省的1/3,昆明市的1/2,高新技术总收入占全区总收入的68%。
不过,高新区相关领导也表示,虽然在云南,高新区发展还不错,但和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好在今年4月,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昆明高新区建设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这将成为高新区区迎头赶上、缩小差距的最好机遇。
对此,中国高新区协会副秘书长王书海表示,要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动力平台、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2011年全国88家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突破13万亿元,上缴税额6816.7亿元,国家高新区成为了全国创新产业密集区,超过全国研发总数的1/3,企业开发专利达到2900件,占到全国企业授权总量的50%。同时,也是高新产业的基地,催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营业总收入超过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037家,占企业总量的19%。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副研究员刘会武认为,到2025年国家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将超过30%,未来30年,高新区必须通过“改革”来适应和改变全球规则,获取全球化经济成就。而今天的昆明高新区,就如10年前沿海地区的高新区,发展潜力巨大;在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同时,需要以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大幅度提升自身的软实力;在规划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的同时,要打造适宜高端人才工作、生活的国际化知识社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要结合本地资源和文化,培育具有昆明特色的难以模仿的发展模式。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罗美娟教授也立足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本质使命,提出昆明高新区应以创新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的观点,还针对昆明高新区的发展提出了加大对创新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特色园区建设、引导产业内外部资源集聚以及促进协同创新等很有建设性的意见。(郭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