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录捋起袖子,胳膊上的脂肪瘤清晰可见,让人心酸。
不顾自身重疾,七年行走万里,免费替人瞧病——
他,已是76岁的高龄,从医务岗位退休多年,却坚持退而不休,主动承担起义诊员之责,时间长达7年之久。
他,患有重度肌无力,全身遍布脂肪瘤,胃切除了五分之四,却蹒跚于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行程近万里。
他,就是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五矿社区管理处退休干部丁玉录,用义诊打动众人,成为大伙儿眼中的“爱心天使”。
“承包”49户老干部
退休前,丁玉录曾是社区医院的内科医师,在工作上,他是同事、病患公认的热心肠、好大夫。说起他的义诊之路,还要从2004年的一天早晨说起。
当天清晨,社区老干部韩飞身体突感不适,他的爱人急忙找到丁玉录。老丁一听,放下手中碗筷,立即前往。赶到时,他发现韩飞已出现浮肿和心衰迹象,情况危急。于是,他陪家属将其送往医院,但韩飞终因病情严重而不治。
这件事给老丁很大的触动,他再也坐不住了……2005年正月初八,69岁的老丁拾掇好他的“诊疗箱”,毅然成为社区“义诊员”。
义诊的第一件事,就是“承包”了49户离退休老干部,这些老干部多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自此,每早9点,老丁都会准时出现在社区,开始他的必修课——义诊。老丁还给自己立下规矩:每天上午走访7家以上。这样下来,一周就能将49户离退休老干部巡诊一遍。而对于重点户,他一周最少走访两次。
在老丁家中,记者看到了一个磨破了皮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义诊明细,包括义诊对象的血压、心跳、手机等数据。为了更好地掌握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他还为每个人建立了病例档案。
“这些小小的阿拉伯数字,可是每个人的健康密码。”对于这些档案,老丁如数家珍。
“天使”其实是病人
作为一名拥有多年临床经验的老医师,社区医院曾多次想返聘老丁,可每次都被他婉言谢绝:“我上班了,就没人义诊了,老伙计们需要我。”但让人惊讶的是,这位无数人眼中的“爱心天使”,自己竟是一个需要照料的病人。
他的老伴郁碧莹告诉记者:“老丁患有重度肌无力,全身遍布皮下脂肪瘤,胃切除了五分之四,只能少吃多餐,每两小时就需进食。出诊时,只能给他带点儿干粮,路上一旦心慌没劲儿,可以补充一下。”话说到这儿,郁碧莹拿出了老丁的专用“诊疗箱”,打开一看,除了听诊器、血压表、针灸盒等必备设备,还放了面包、饼干、水瓶等“途中餐”。
在记者的再三坚持下,老丁捋起袖子,解开扣子,让记者看到了心酸的一幕——一个瘦弱得可以看到肋骨的躯体,肚子、胳膊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脂肪瘤,小的犹如花生米,大的宛若鸡蛋。
“公公平时在家拎一棵二斤重的白菜都有些吃力,可一说去家访瞧病,立马就有了精神。”老丁的儿媳张红霞告诉记者,“不管刮风下雨,从不耽搁替人瞧病。”
义诊七年无怨无悔
雷锋同志“出差走了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老丁则被大伙儿称赞为“家访一次五里路,沿途义诊数不清”。
7年来,丁玉录走在义诊路上,曾不止一次被沿途居民叫住,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老丁都热情帮助。而究竟为多少人诊疗,接受过多少人咨询,老丁自己也说不清楚,但记者以平均一天2公里粗略一算,行程近万里。
他的付出收获了满满的赞誉。“丁大夫可是一个好人呀。不管啥时找,都不厌其烦地尽其所能”、“这么多年了,咱头疼脑热的可没少麻烦了人家”、“不辞辛苦,不讲索取,老丁可是一个好大夫”……
如今,丁玉录仍然行走在义诊路上,依然穿行在社区的每个角落,用默默无闻的行动坚守着他的人生信条,用无私的奉献绽放着属于他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