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始终把保障房建设作为最急迫、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周密计划,积极推进,加快发展。2010年,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后推出了“五大改革”,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就位列其中。2011年,新区全面推开“十大改革”,深化保障房制度改革依旧是重要内容。保障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推进,成为新区打好攻坚战、争当排头兵的一项重要举措。
两年来,新区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其中包括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定单式限价商品住房)687万平方米、8.5万套。截至目前,已竣工保障性住房211.03万平方米、24283套。目前,在建保障性住房476.03万平方米,61393套。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实现了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惠及“夹心层”,流动人口纳入住房保障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效。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日前,天津市滨海新区范围内规划面积最大的保障房项目——滨海欣嘉园项目,正式交付使用。首批262户居民将分批办理入住手续,实现安居滨海新区的梦想。
今年新区计划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00万平方米,共17个项目,包括蓝白领公寓、经济适用房和定单式限价商品房等不同类型,致力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就业者及通勤人口等不同类型人员的住房问题。“十二五”期间,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占地面积为10平方公里,建筑规模约为1500万平方米。
新区始终把保障房建设作为最急迫、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周密计划,积极推进,加快发展。2010年,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后推出了“五大改革”,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就位列其中。2011年,新区全面推开“十大改革”,深化保障房制度改革依旧是重要内容。保障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推进,成为新区打好攻坚战,争当排头兵的一项重要举措。
两年来,新区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其中包括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定单式限价商品住房)687万平方米、8.5万套。截至目前,已竣工保障性住房211.03万平方米、24283套。目前,在建保障性住房476.03万平方米,61393套。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实现了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惠及“夹心层”,流动人口纳入住房保障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效。
根据《滨海新区深化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新区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住房保障方式,在确保户籍人口低收入人群应保尽保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外来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中“夹心层”的住房问题,做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引领,多层次、多渠道、科学普惠的住房供应体系,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居住目标。
“两种补贴”
中低收入人群实现“应保尽保”
滨海新区在国家和天津市的政策框架内,以“保障”为硬措施,以“安居”为目标,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落脚点,对中低收入人群实现“应保尽保”。
按照滨海新区目前的政策规定: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下,人均居住面积12平方米以下的家庭,均属于新区保障的低收入家庭。这也是新区保障房制度保障的底线标准。目前,这类家庭在新区有2000多户。对于这些家庭的住房困难,新区全部进行“兜底”,主要采用发放补贴的方式予以保障,每户家庭最低月租房补贴额为410元。目前,新区符合条件的家庭已全部享受这一政策。
“两种保障性住房”
缓解“夹心层”住房困难
“夹心层”的住房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这部分人群往往年纪轻、有梦想、执着于机遇。新区恰恰是这类人群汇集的创业热土。滨海新区的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使“夹心层”也享受到保障房政策的温暖。目前,新区通过公租房和普通限价商品住房这两种保障性住房化解他们的尴尬。
从2010年开始,新区通过普通限价商品房来满足这部分人的住房需求。只要有新区非农业户籍,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家庭上年人均收入低于3万元,并且申请前的五年内没买卖过房产,都能申请普通限价商品房。
2011年,新区继续进行探索。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家庭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下、人均居住面积12平方米以下的家庭,也提供公共租赁住房,租金价格相当于市场价格的70%。保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的标准进一步提高,新区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和普通限价商品房,两年内将全部竣工,做到对符合条件的家庭都有房源提供。
如今,在滨海新区实现“安居”已不是奢望,公租房、普通限价商品房使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梦想照进了现实。滨海新区的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正惠及更多人群,聚拢更多的人创业在滨海、乐业在滨海、安居在滨海。
“两种政策性住房”
外来人口住房有保障
外来人口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存在。滨海新区面对“新滨海人”大量涌入、外来人口快速增加的现状,果断行动,将对外来人口的“保障”落在了实处。
滨海新区在保障房制度改革中,创新性地提出“优先解决来新区就业的各类人员住房困难”,将外来人口纳入保障范围,推出两种政策性住房:蓝白领公寓和定单式限价商品房。大批外来人口的住房需求得到满足,企业的后顾之忧迎刃而解。这一举措成为滨海新区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落户的一大优势。
记者在中心渔港蓝领公寓看到,公寓分为四人间和六人间居室,按平均每两个人配备一间独立卫生间,生活必需的家具齐全。蓝领公寓生活配套齐全,超市、餐厅等设施按照服务公寓的标准设置。一位在滨海鲤鱼门工作的山东小伙子告诉记者,他们四个人住一间居室,平均每个月花一两百元就完全可以了,生活很方便。
如今,新区已建成200余万平方米蓝白领公寓,分布于天津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中心渔港、轻纺经济区等多个区域,解决了20多万职工的住房需求。2011年,新区又开工建设了91万平方米,能满足10万人的需求。建成高级人才公寓、白领公寓、蓝领公寓、建设者之家等30余处,住房35821套,床位20多万个,同步配备了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制定了每月仅120-150元的低廉收费标准,为外来建设者营造了安居之所。
对于企业需要的人才,新区提供专门为企业定制的定单式限价商品房。
在欣嘉园的交房仪式上,首批业主之一张宇告诉记者,他是宝坻人,平时住在塘沽的姐姐家里。此前全家帮他一起到处看房,但价格都比较高。欣嘉园的配套等让他们感觉非常完善,交通也较方便,他对这里的环境非常满意。
目前,滨海欣嘉园是新区范围内规划面积最大的限价商品房项目。只要是在新区工作的,本市户籍在本市范围内只有一套住房,非本市户籍在本市无住房的职工都可以购买,每个家庭只能购买一套。这种惠及职工也满足企业需要的准入条件,一下子使许多原本被排除在保障范围外的人群进入了保障体系,享受到新区保障房政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滨海新区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项目云集,地域广大,企业快速聚集,解决职工的住房需求,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关系到外来人口的稳定。于是,蓝白领公寓,定单式限价商品房,成了帮助落户企业解除后顾之忧的配套工程。
富士康(天津)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便是受益企业之一。公司资深副理郑胜忠告诉记者,富士康把住房当成吸引员工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员工推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滨海新区的蓝白领公寓对该公司一线员工非常有吸引力。目前,坐落于天津开发区第十三大街的天富公寓,是富士康员工公寓,将为富士康在开发区生产基地内的9000多名员工提供居住服务。定单式限价商品房也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迁入新区提供了条件。郑胜忠表示:“价格本身非常有诱惑力,再加上公司根据员工不同情况提供的奖金,买房不会给他们造成太大的负担,为员工安心在企业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
新区政策性住房的推出,使外来人口无需再“流动”,避免了“潮汐式”上下班方式给交通、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更多的“稳定感”为企业解决人才“来不了、留不住”的问题提供极大的帮助。同时,企业也进一步增强了对新区的“向心力”。
值得一提的是,滨海新区在保障房规划建设中,充分考量工作圈、生活圈、居住圈在空间分布上的关联性,体现城市发展的宜居理念。2011年,新区出台了《滨海新区蓝白领公寓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安排进行了明确规定。定单式限价商品房的建设也是如此。目前,滨海欣嘉园紧邻滨海新区骨干道路——西中环快速路已通车。继通往开发区的521路公交线路开通后,一条通往开发区西区的全新公交527路将于近日于欣嘉园公交场站始发。伴随着通往塘沽核心区的线路于今年开通,欣嘉园业主的出行将更为便捷。此外,社区内的便利店、餐饮、药店、通讯及社区警务等生活基础设施已同步运行,生鲜蔬菜市场、建材五金市场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开发商现正积极进行欣嘉园幼儿园、小学的建设,确保入住后业主正常使用的同时,积极推进医疗、社区服务等各项配套的引入。
着眼发展、超前规划,对配套设施高标准要求的保障房,不但满足现实需求,也着眼未来发展,既有保障的基准点,也有建设生态宜居新城区的高标准。
保障标准高,保障范围广,新区保障房制度改革旨在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居住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首善区的组成部分。新区的保障房制度改革,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传递的是让改革发展的成果及时惠及民生的信息,使更多人在滨海新区安居的梦想得以实现。(记者 陈西艳 制图 樊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