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5月2日,卫生部组织制定了《坚果炒货食品》《粮食》《巧克力及其制品》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标准中要求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的过氧化值不得超标。记者走访发现,散装炒货由于缺少产品信息,过氧化值难以有效控制。
据了解,《坚果炒货食品》新标准中修改了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的过氧化值指标:除葵花子外的其他产品,过氧化值指标不大于0.50克/100克;葵花子类产品按不大于0.80克/100克控制;如果超标被视为不合格品。据了解,过氧化值是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程度的一种指标,用于说明样品是否已经氧化变质。食用过氧化值超标的食物,短期内会引起肠胃不适等症状,长期食用极有可能增加心血管病变的风险。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本市不少农贸市场、路边摊贩销售散装炒货。当记者询问其过氧化值是否超标时,多数销售人员表示不知道过氧化值是什么。在南开区一家农贸市场,记者看到多个摊位销售西瓜子、南瓜子、松子、花生等炒货,种类比正规超市还齐全。这些摊位的销售人员同样不知道何谓过氧化值,只是介绍产品是由老手艺人炒制,配方独特,味道上乘。多位市民告诉记者,他们都到农贸市场、路边摊贩那里购买炒货,冬季还经常在街边购买现场炒制的栗子,很少购买带正规包装的炒货。
据专门销售炒货的人士介绍,目前散装炒货比带正规包装的销量要高,主要是市民消费习惯所致。手工艺人、普通作坊生产的炒货在原料采购、过氧化值控制方面并不严格。他建议消费者购买带包装、正规厂家出产的炒货,这类企业在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时在技术、设备上达到了更高的要求。(渤海早报记者 李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