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说,中小企业局虽然是一个政府部门,但还是一个特殊的部门。除了政府对于中小企业局职能要求外,它还应该是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代言者,是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鼓动者,是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的社会资源的整合者。要代表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反映它们的诉求,体会它们的困难,帮助它们解决瓶颈问题。同时还要从政府的角度去制定政策,协调处理各种关系,从而把全社会资源整合起来为其服务。
——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尉永久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天津有超过八成以上的在职职工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他们的“钱袋子”;而中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不少都直接关系市民的日常生活。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作为全市18万家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承担着愈加重要的责任。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尉永久,请他为读者介绍天津中小企业的现在与未来。
“年轻”部门服务民生经济
新报: 中小企业局成立于2009年,是市政府职能部门中比较年轻的部门,很多市民可能对它不太熟悉,能否向市民简单介绍一下中小企业局的职责所在?
尉永久:从天津经济发展总体形势来讲,中小企业在过去几年有了长足进步,民营经济也取得了快速发展。2009年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市政府将农委的乡镇企业办、经信委的中小企业局、工商局的民营个体私营经济办公室整合在一起成立了今天的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作为市政府职能部门来统筹、组织、服务于全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像天津这样的正局级中小企业职能部门在全国也不多见,目前只有辽宁、陕西是类似的编制。当然,这也给了我们更大的压力和动力。
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说,中小企业局虽然是一个政府部门,但还是一个特殊的部门。除了政府对于中小企业局职能要求外,它还应该是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代言者,是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鼓动者,是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的社会资源的整合者。要代表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反映它们的诉求,体会它们的困难,帮助它们解决瓶颈问题。同时还要从政府的角度去制定政策,协调处理各种关系,从而把全社会资源整合起来为其服务。
新报:您个人从进入天津保税区工作到调任中小企业局的过程是怎样的,在中小企业局工作近两年的时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尉永久:1994年天津提出了“三五八十”战略,最后一个“十”,就是指用十年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当年年底,我参加了天津保税区的公开竞聘,笔试进入前三名、面试第一,竞聘成功。12月25日我带着档案去保税区报到,从此在滨海新区度过了16年的时光,亲眼见证和参与了滨海新区的发展变化,也收获了很多新的知识与经验。没有这16年成长的经历,确实不可能有今天的提高。在16年中,除开始时做一些党群和共青团工作外,后来一直从事经济工作,主要是招商引资方面。那时候滨海新区迫切需要大项目、好项目,所以对大企业关注比较多。这期间,我参与引进了上千个项目,全程参与了空客A320中国总装线引进的谈判、参与了直升机项目的引进、参与了卡特彼勒等一大批知名项目的引进,也越来越了解企业的运作规律。
2010年市政府调我去市中小企业局工作,到现在将近两年时间。我深刻感觉到,天津需要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同时也需要一大批扎根于天津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发展。截至去年年底全市中小企业已经达到18.3万家,个体工商户已经超过23万家,这么庞大的群体支撑了天津经济总量的近60%、创造了70%左右的利税,特别是吸收了80%以上的就业。去年新增就业47万人,85%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这让我们认识到中小企业对经济社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和不可低估的作用,它的意义在于:保证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就保证了老百姓的就业和收入、保证了民计民生、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发展的未来就是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而生活更好的基础是让老百姓有工作、有收入,所以我们想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是真正的“民生经济”。
“四轮驱动”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
新报: 当前,天津中小企业还存在着哪些短板?目前发展的情况如何?
尉永久: 天津中小企业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各种原因,和发达地区比差距还是很大的。且不说和拥有240万中小企业的浙江比,像上海中小企业法人超过40万,而我们去年才超过18万,这是从规模上讲。从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上也有差距,比如,中国民营经济500强,天津是9家和深圳差不多,浙江是140多家,江苏是130多家。这是我们存在的差距,但同时也意味着天津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还有充分的空间和潜力。
从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来看,存在的问题也很多。特别是这两年国内国际的形势,从美国的金融危机到最近的欧债危机,从去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的趋势,到中小企业面对的“四难三升一降”的问题。“四难三升一降”是指中小企业用工难、融资难、创业难、市场难,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上升、融资成本上升以及利润下降。如果长此以往,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将会不断恶化。因此中小企业局将今年定位为“服务年”,就是要把温暖送到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让它们不仅生存下来,更要发展起来。
新报: 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针对今年的形势,将采取哪些措施?
尉永久: 今年我们将重点实施四轮驱动。第一个轮子,是载体支撑。当前,天津加快示范园区建设,使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落户在此,带动了中小企业的集聚发展。楼宇经济发展的加快,使一大批现代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总部聚集。去年第一批政府重点扶持的亿元楼宇税收已超过百亿。今年两批128个重点扶持的亿元楼宇,计划新增入驻企业3400家,实现税收140亿元,新增亿元楼宇50个。与此同时,营造小企业创业基地,我们现在正在整合乡镇、区县的工业园区提升改造,都市园区、农贸市场提升改造,来加快中小企业载体建设。
第二个轮子,是项目引擎。要利用载体引进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因为它将带动中小企业配套建设,拉长产业链。像天津航空航天产业2005年产值不足5亿元,去年已经超过200亿元,一大批中小企业已经附着在航空航天的产业链上。这样的产业格局还要继续做好,就是要通过“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同时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使一大批海归的创业企业、外地的创业企业、上市公司的投资企业能够在天津这块沃土,创业成长、创新发展。此外,中小企业局还担负着全市区县重大项目的建设推动工作,到现在为止共推出了八批880个区县重大项目,今年竣工投产率要超过70%,它们对区县经济的拉动作用都会在50%以上。
第三个轮子,是创新提升。创新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是最重要的,就是将现有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实现转型升级,使一大批企业转型为科技型企业,使它们能够改变产业链低端的情况。今年我们的目标是要使4500家传统中小企业转型提升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这里面包括产学研的合作、专利的引进。中小企业的创新提升也离不开精细化的管理。2010年以来,中小企业局安排上百家企业到日本丰田进行了精细化管理的培训,今年还要继续,使一大批企业可以从管理上要效益。另外,中小企业应该从一开始就重视品牌,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大品牌,都是从小企业做起的。当然我们也鼓励联合重组、鼓励金融资本和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亮点。
第四个轮子,是服务保障。全市现有上千家中介组织机构,比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城市,我们想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企业的方式,用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像一条黄线一样把这些“珍珠”串起来成为美丽的项链,让每个中小企业都能享受到美丽的光环。这个项目,将在今年3月份开始在陈塘庄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正式运行。
新报: 在民营经济未来发展规划方面,天津还有哪些举措?
尉永久: 目前,我们与市工商业联合会、市工商局正在联合制定《天津市民营经济2012-2015年发展规划》。我们提出将实施全民创业、产业优化、百亿集团、载体建设和管理提升等五项重点工程,推动天津民营经济在数量、规模、质量、竞争力和社会贡献等方面快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百亿集团工程中,我们将通过鼓励民营企业兼并重组,支持民营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和品牌企业等方式,打造发展一批具有技术、渠道和品牌等核心能力的大型企业,塑造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集团。力争到2015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民营企业集团达到300家,超50亿元的达到100家,超百亿元的达到20家。等到那时候,民营经济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为天津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记者 金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