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实施一对一帮扶、建立成功就业人员推出机制,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在帮助户籍居民的基础上,对非户籍居民也伸出援手,目前,已经帮助139人实现上岗就业。
近日,开发区针对社区中就业困难群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就业帮扶活动。安排劳动协管员每月至少进行两次入户调查,做到有问题“尽早发现,及时认定”,并实行劳动协管员与就业困难群众的“包保责任制”,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向困难群众及时提供最新的政策咨询,推荐工作岗位,保证其享受差额缴费的待遇,从根本上解决其就业及社会保障问题。
此外,开发区建立了成功就业人员退出机制,以减少失业保险金的支出,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积极就业。据统计,自2010年开发区失业保险与天津市并轨至今,已经接受并认定社区就业困难人员70人。根据认定人员类别,已有54人实现灵活就业并享受社险缴费减免,其余16人也均在受理中。对于非本市户籍人员,开发区也通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与企业建立就业帮扶渠道促进就业,截至目前已推荐上岗139人。
相关负责人表示,就业援助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开发区已把困难人员帮扶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提高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今后将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同时,继续广泛宣传促进就业再就业相关政策,营造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确保区域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民生。(记者 余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