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奥琦玮(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孔令博告诉记者:“中国的产业版图正在发生变化。北京的舞台是很大,但演员也很多,要想崭露头角并不容易,天津、北京地域相连,文化接近,来滨海新区创业是个不错的选择,这里充满机会。”日前,同奥琦玮公司一样,共有12家北京中关村的企业与天津开发区签署相关协议,正式进入滨海新区发展。据悉,这也是北京中关村企业首次成规模地选择第二发展地,滨海新区成为北京高端产业“溢出”的最大受益者。
京企来新区找商机
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信创新微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海数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集团签约,这是今年滨海新区赴北京中关村科技招商之后,取得的首批成果。记者注意到,这12家企业涉及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软件等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谈到为何选择到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时,北京中关村企业代表孔令博表示,一个区域要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要具有三个关键要素:人、财、物。滨海新区刚刚开始关注新兴战略产业,企业到这里发展机会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在人才方面,京津已经实现了一体化,人才环境没有太大区别,但商务成本却低廉很多。他介绍,此次公司将把智能早餐车和智能桌签两个新的研发项目放到天津,希望项目可以尽快在天津实现商品化、产业化。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金融中心,产业规模和基础也相当不错。”北京决策信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涂志云表示。他六年前就知道了天津市滨海新区,但从没想过到这边发展,后来自己在天津发展的朋友、同学都推荐他到天津,一看之下给了他很多启示。几次实地考察之后,涂志云下定决心到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已决定将把公司的部分研发、运营任务放到天津开发区进行。
京企给新区哪些机会
“我们不是单纯地鼓励企业去哪些具体地方发展,我们尊重企业的需求。”北京中关村联席会主席、秘书长,中关村不动产商会会长杨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协会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需要哪些市场,需要到哪里去发展,我们作为企业的协会就要顺应企业的发展,去铺垫并寻找机会。
杨建平认为,目前,在全国产业调整的面前,许多企业寻找机遇和调整空间。由于天津开发区具有良好的招商引资的宽松环境,所以促成了集体签约。他还表示,“溢出”体现在几大方面的转移,这包括成本高向成本低的转移,研发地向产品地的转移,高技术向传统产业的转移,这些转移令企业看到了发展的机遇。
“这只是首批签约的企业,现在还有不少企业在洽谈中。”泰达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空间、资源配置发生了变化,大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更受青睐。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北京的土地、办公场地、厂房等方面的供应相对趋紧;办公、土地、人力等成本相对较高;交通拥堵、资源竞争激烈等因素都制约了中小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转移发展的内在需求,天津开发区看到其中的机会,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这些有转移需求的企业来发展。而这些企业的到来将促进天津开发区产业的结构调整,为区域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带来新的技术、创新人才和新的投资机会。(记者 张维维 实习生 齐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