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天津蓬勃兴起
■世界前列的“天河一号”超算中心、亚洲最大的腾讯云计算中心相继在津诞生,“天河一号”处理能力峰值达到了4700万亿次/秒,曙光星云处理能力达到了3000万亿次/秒。
■位于天津的摩托罗拉、三星、中兴等一批智能终端位居世界前列。
■IBM、戴尔、惠普服务器、路由器、存储器形成产业链,产能占全球市场70%以上。
■神州通用数据库、曙光高性能服务器入围国家“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简称)。
■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415G,光缆纤芯长度超过200万芯公里,无线基站1.4万座,2G网络覆盖全市,3G网络覆盖核心区域。
■信息化法制环境建设日趋完善,《天津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已颁布实施。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在智慧、泛在、感知、物联正成为信息化发展新方向的今天,天津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智能、融合、惠民、安全”
“十二五”期间投2800亿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天津的目标是到2015年,构建起一个以“智能、融合、惠民、安全”为目标的“智慧天津”。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本市将在“十二五”期间投入2800亿元实施“六大信息化行动”,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和两化融合,加快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面推进城市运行、管理和服务向智能化转型,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届时,天津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将能级提升。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和功能升级,普及光纤入户,全面完成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城市出口带宽达到2T以上,光纤入户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无线宽带城区覆盖率达到100%,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信息化与产业发展将深度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深入应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取得实质性突破,两化融合指数达到65以上;掌握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信息化关键核心技术,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发展,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7000亿元。
城市运行和管理将高度智能化。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显著提升,电子政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全面推进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建成一批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形成智能化城市运行管理体系。
城市信息化服务将实现普惠化。医疗卫生、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覆盖城乡居民,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覆盖全市,普及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城乡的数字化社会服务体系。
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将显著增强。强化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综合防范水平,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安全监控与保护体系,有效保障“智慧天津”建设。
做大“六云”产业
推广“三云”应用
在2800亿元的投入中,有近一半,即1300亿元将投入在培育和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将着力做大云感知、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云方案、云灾备“六云”产业,推广政府云、公共云、行业云“三云”应用,把天津建设成为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基地,真正实现“云”集滨海、物联全球。
做大“六云”产业,就是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做大云产业规模,加快构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以RFID、传感器等为重点的云感知产业,建成国内重要的RFID芯片、高端传感器研发和生产基地;发挥超算资源优势,做大超百亿次、超千亿次高性能服务器,加快云计算产业发展,为政府、行业、公共应用提供高质量的计算服务;聚集一批高水平数据中心,做大云存储产业,带动高性能存储设备及相关产业发展;以重点示范工程和重大项目为切入点,发展云方案产业,带动系统集成、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发展;以高性能密码芯片、网络监控、防病毒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云安全产业,全力打造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化基地;面向电子政务和重要应用系统,积极发展本地灾备,拓展异地灾备,做强云灾备产业。
推广“三云”应用,就是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软件服务(SaaS),加大云计算在政府、行业、公共领域的应用,培育形成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政府云、公共云、行业云“三云”应用体系。
政府云方面将搭建统一的政务平台,将各政务部门的各类业务系统整合建设,发挥硬件设备的效能,搭建交换和共享业务通用平台,形成数据资源中心、应用服务中心、安全服务中心、容灾备份中心等,使各政务部门通过虚拟化方式共享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软件等资源,改变各自为政,分别建设,信息孤岛,大而全、小而全的建设现状;
公共云方面将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围绕高端制造业大力推动云计算、3G、3S等新技术应用,建设具有示范、融合和覆盖效应的公共云平台。主要完成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中国联通天津滨海新区云计算基地、互联网软件创新基地等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云服务。目前本市正在实施十大公共云平台建设,围绕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平安校园、交通安全、环境监测、节能减排、卫生安全等十大重点领域展开。
“行业云”方面,将以提高行业经济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骨干企业和重点产业园区为主体,积极推进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行业云建设,分别在滨海新区、红桥区、武清区等区域,建设和完善互联网综合服务云平台、SaaS/IaaS在线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等,充分发挥行业云高效配置网络资源的作用,降低用户的使用和维护成本,促进其良性健康发展。
实施信息服务行动
促数字化生活惠民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投入250亿元,启动一批信息惠民工程,全面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社会服务,形成惠及全民的智能化服务体系。
将完善全市人力社保信息网络体系,推进信息服务向街道和社区、乡镇和行政村延伸。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实现人力社保信息查询、网上办事、网上缴费等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社保卡功能、推进社保卡在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公共事业缴费等方面的应用。建设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公共平台,提高人力资源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将实施数字医疗工程,以社保“一卡通”为基础,以建立健全市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抓手,搭建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医疗保险、电子病历、妇幼保健、疾病控制与居民健康档案等各类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支撑医保费用实时结算。依托全市重点医疗机构、急救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现预约挂号、智能分诊、远程会诊、远程探视等功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起涵盖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卫生决策信息系统等医疗卫生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
将实施数字教育工程,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在学校的应用。推进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促进城乡教育数字化、一体化、均衡化发展。加大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转化等领域的应用开发。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外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提高远程学历教育水平。
将实施数字文化工程,引导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和数字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升级市文化信息网,在线提供文化影视、音乐戏剧、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等信息服务。加快民族和民间文化、精品文化等产品的数字化进程,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
名词解释
■物联网 “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RFID、红外线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射等信息传感设备,任何物品都能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云计算 狭义的云计算,指厂商通过分布式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搭建数据中心或超级计算机,以免费或按需租用方式提供数据存储、分析以及科学计算等服务。广义的云计算,则指厂商通过建立网络服务器集群,向各种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在线软件服务、硬件租借、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等不同类型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