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一个地区成为文化强区的硬件保障。滨海新区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作为公共文化和社会教育服务机构,把服务的触角伸到残疾人、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层面的社会群体之中。通过建立专门图书分馆、免费送书上门、召开公益讲座等手段,把精神食粮主动送到新区百姓的身边,让文化惠民的政策落到了实处。
发挥图书馆分馆作用
公共文化设施就是要让生活在滨海新区的所有百姓享受到文化的果实,面对不同层面的社会群体,新区建立了具有针对性的文化馆分馆,文化的海洋就这样变成了涓涓细流侵润到了新区的每个群体。
“多年来,图书馆平均每年为残疾人送书600册至800册左右,定期为其更换新书1000册。”塘沽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在图书流动站的基础上建立了滨海新区塘沽图书馆残联分馆,并为残联分馆整编新书867种1000册,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
为给部队官兵送去精神食粮,滨海新区今年建立了“开发区武警大队”和“塘沽武警支队”两个分馆,以及“海军后勤部队送书点”,主动为子弟兵送书上门。共送书1万多册,拷贝安装视频资源近800G,内容涉及社会科学、文学、哲学、军事、娱乐等各个方面,使官兵身在营地就能阅读到全国的最新书籍,欣赏到丰富的文化视频资源。
在泰达图书馆里,专门设立了儿童阅览区以及儿童剧场、儿童培训教室等服务设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图书阅读推广活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爱读书要从孩子抓起。”泰达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图书馆还为少年儿童开辟了绿色上网空间,放映了爱国主义专题片,并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了党史教育。电子报设计制作、动漫制作、党史知识有奖征文……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孩子们增长了知识,拓展了视野,提高了技能,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特殊服务 送文化到身边
针对一些有特殊需求的群体,新区进一步扩大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范围,开展了一系列特殊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
为了使残疾观众也能够享受免费参观的惠民政策,保障他们无障碍参观,新区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都建设了无障碍残疾人通道及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并提供一对一服务,尽其所能地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同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通过走访街道、残联,了解残疾人的借阅需求,积极开展“送书上门”服务,并与热爱读书的残疾人朋友建立联系。
针对老年人的年龄特点,滨海新区专门为老年读者制定了办证和服务方面的优惠措施。每月举办一次免费电影专场,不定期举办专场讲座,计算机知识公益讲座……为老年人提供了喜闻乐见和人性化的服务项目。同时,开展了为泰达国际养老院、老年协会等老年机构送书上门活动,总数逾万册。特别是从龙源期刊“语音版”中精选了200种访问量高、可读性强的期刊,为老年朋友提供了有声读物,满足了老年读者的特殊需求。
新区更把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延伸到了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先后建立了“天江社区”和“国翔社区”两个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阵地,常年提供图书借阅服务,累计外借图书两万多册,并举办了多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公益讲座,提高了外来务工人员的计算机技能。泰达移动图书馆启动后,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访问泰达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更为农民工等蓝领读者开辟了更为便捷的阅读服务,受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欢迎。(记者 李棽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