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水(鲍丘水,即今蓟运河)之南,南及滹沱,西至泉州雍奴(今武清、宝坻一带),东极于海,谓之雍奴薮。”这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里描述的。
这个规模庞大的雍奴薮,就是位于宁河县的七里海。
随着时代变迁,气候变化,七里海一度萎缩到几十平方公里规模。面对着逐渐萎缩的水面,宁河县通过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使水面逐年恢复,达到近百平方公里。不仅如此,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这近百平方公里的水面“立”了起来。
保护生态——
涵养“京津绿肺”
在七里海东海鸟类保护区西侧,有一群棕色的“四不像”每天都在这里悠闲地吃着芦苇叶和野草,幸福地生活着。七里海管委会主任韩卫民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今年10月刚从北京引进的10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这一片沟渠、芦苇和浅滩及小岛就是特意为它们建的麋鹿园,面积150亩,投资300多万元。3000年前,七里海曾是麋鹿的乐园。麋鹿这种动物是咱们国家独有的,跟大熊猫一样珍贵。为把这群麋鹿养好,他们专门聘请了兽医师、畜牧师,明年还可以增加6头小麋鹿。过几年,七里海湿地就可以再现过去麋鹿成群的景象了。
如今的七里海湿地,作为国家级古海岸湿地,总面积达到了95平方公里,生长着153种野生植物,栖息繁衍着180多种鸟类、30多种鱼类。起着涵养水源、保护物种、净化空气等多方面的作用,成为京津唐地区的一块“绿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这样的‘绿肺’正在减少甚至消失。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这不是我们要的。什么是科学发展?对我们宁河县来说,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是科学发展。”宁河县县委书记李树起说。
为了保护好生态,他们投入了很多,放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养水。潮白河从湿地中间流过,是七里海湿地的水源,湿地一年四季的水都来自这条大河。但这条河河道多年淤积,水量减少。为此,他们投巨资加宽、加深。现在这条河的宽度由原来的58米,扩展到1000米左右;储水量由原来的580万立方米增加到3500万立方米,一年四季潮白河水通畅地流进湿地。
——保护芦苇。七里海湿地现有苇田5万多亩,近年来,他们对苇地进行了流转,做到统一管护、统一经营、统一对苇田进行了水系疏通和改造。将新水源注入苇田,让芦苇的生长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现在芦苇的产量提高了一倍。
——养鸟。七里海湿地初步统计有鸟类182种,占整个天津地区鸟类种数的78%,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0余种。他们在5000亩的兴海湖开展的鸟类保护区主体建筑已完工,在上面搭建了鸟巢、栖息架,建有4个占地50亩的鸟岛,目前吸引了20多种鸟类前来栖息繁殖。
——养植物。七里海野生植物共有41科153种,占滨海地区湿地植物的93%。为保护好这些资源,他们兴建了野生植物园,让牵牛花、益母草、马齿苋、小蓟等130多种原生野生植物落户。繁育成功后将在整个湿地进行大面积种植。
——七里海湿地核心区内还居住着3个乡镇的9万人,为确保湿地得到最严格的保护,他们正在规划生态移民,恢复到无人区的原始状态。为此,他们将为这些移民兴建3个新市镇。
宁河县就是这样,用水、植物、鸟类和人的和谐,在本市空间发展战略“南北生态”的大格局中涵养着我们的“绿肺”,涵养着我们的城市。
利用生态:富裕一方百姓
在七里海螃蟹种业基地工作的36岁的王凤玲,今年这个国庆黄金周每天都没闲着,既要安排新螃蟹苗种养殖,还要担当七里海河蟹种业基地的导游。每天700多人次的旅游团队,让她和她的姐妹们讲解得口干舌燥,但她们却是异常开心。她高兴地说“县里帮助我们兴建这个种业基地太好了,一是可以开展新品种的选育,让我们七里海的螃蟹个更大,品质更好;二是可以发展旅游,让我们从一产跳到三产,可以多赚钱啊!”
宁河县是传统农业县,过去单纯发展水稻、玉米等粮食种植和水产、畜牧养殖,收益不多,但浪费农业资源很多,有的地方还在七里海湿地周边种水稻,与湿地争水。同时,七里海湿地周边有多个乡镇,人口众多。过去因为没有充分利用好湿地这一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周边百姓挖芦苇,张网捕鸟,对湿地资源构成了损害。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宁河县大力实施了北方种业基地建设,推动农业生产向产业链上游的高科技种业延伸。
王凤玲工作的地方就是宁河县建立的七里海螃蟹种业基地。该基地占地1320亩,总投资8000万元,从事七里海河蟹种源选种、保种、扩繁和养殖技术示范推广,是承接国家级河蟹遗传育种研发、生殖发育调控的重要平台,已列入全市十大种业基地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年繁育优质蟹苗4.8亿只、培育优质蟹种30万公斤,带动20万亩河蟹养殖,实现销售收入5300余万元。近年来,宁河县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全力优化七里海保护区生态环境,并依托其良好自然环境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其中就包括做大、做强“七里海河蟹”这一品牌。今年宁河县七里海河蟹养殖面积达到3万亩,产量达到700多吨。王凤玲说,她们周边的百姓都依托七里海发展河蟹养殖,把河蟹放养在芦苇中。螃蟹吃湿地中的幼虫、小鱼、小虾等,几乎不用投饵料。今年每斤河蟹卖到了100元,养殖效益相当可观。
除螃蟹基地外,他们还相继建成了种猪、长毛兔、淡水鱼、水稻、蔬菜等五大种业基地,培育了宁河原种猪场、换新水产良种场、天津市水稻原种场、天津市玉米良种场等4个“国”字号良种企业。形成了以“天河”、“农夫”为代表品牌的种猪产业,年供优质种猪5万头。“换新”、“昌翠”淡水鱼种苗基地,年供观赏鱼、淡水鱼虾种苗25亿尾。如玉长毛兔种业基地,年供种兔8万只。水稻原种场、百利种苗基地,年供优质稻种320万公斤、蔬菜种苗1000万株。
既保护了生态资源,又利用了生态资源,同时减少了资源耗费,但收益却更高了。七里海开始变得“立体”了,变得越来越有魅力了。
发展生态:带动区域经济
在七里海湿地西海岸,记者看到,湿地长廊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在湿地生态公园入口处,已建成了10多座外形漂亮的小木屋。七里海湿地管委会主任韩卫民说,这里将形成小型餐饮一条街;两侧还要建4个钓蟹池等,游客到七里海可以钓螃蟹、穿芦荡、看飞鸟,让七里海变成一个湿地大公园。按照湿地格调与人文气息相融合、天然野趣与水乡文化相交汇的原则,重点实施野生植被、自然遗迹恢复等生态修复工程,分期规划建设多功能活动区、垂钓基地、婚纱摄影基地和历史博物长廊,形成集湿地特色、自然风光、人文艺术为一体的湿地旅游观光长廊。
“湿地首先要保护好,在此基础上开展生态旅游。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进行湿地生态科普教育,同时也是做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生。”韩卫民说,“我们已经举行了二届七里海湿地文化旅游节,效果特别好。”
宁河县还正在规划兴建湿地游览区,将在湿地外围建设带状湿地公园、垂钓风景带、水质及鸟类观测站。以七里海湿地生态游为依托,延伸宁河县旅游链条,打造串珠联线、水陆并行的旅游格局。加快构建集湿地生态游、古海岸考古、民俗、休闲度假、农业观光等于一体的宁河旅游业发展带。现在,每年接待游客数量就达到了60万人次。
在位于宁河现代产业区内的中国(天津)英利光伏产业园,记者看到,一期厂房正在加紧建设。在企业产品展室,总经理史志和告诉记者,光伏产业是国际上新兴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它无污染、能效高,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位于宁河县的生产基地占地2500亩,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分两期规划建设年产1吉瓦光伏完整产业链项目和年产3吉瓦光伏组件封装生产线项目,一期工程于今年3月份开工,预计年底完工,明年2月份投产;基地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光伏产品产能最大的产业基地,可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利税37亿元,吸纳就业1.5万人。
为保护好七里海湿地,宁河县规划兴建了新能源新材料生产基地、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物流产业园区,这些基地引进的项目全部为绿色环保项目,通过发展绿色清洁生产,做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对污染型企业,即使投资额再大,产生的税收再多,宁河县也坚持生态环保,一票否决。
保护、利用、发展生态,使宁河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强劲势头。今年1-9月份,宁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73亿元,同比增长34.9%;财政总收入29.42亿元,同比增长6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7.45亿元,同比增长29.7%;农民人均纯收入9679元,同比增长16.2%。
至此,“平面”的七里海变成了“立体”的七里海。
既要保护好生态,又要发展经济,这是个矛盾体。宁河县把这看似矛盾的两个对立面统一了起来,做到了保护生态、涵养城市、富裕百姓、经济发展相和谐。
这就是科学发展,这也正是“立体”七里海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