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们在红桥区御河湾社区休闲聊天。 庞剑 张立 张志顺 何文晖 摄

改造后的和平区开封道社区彰显和谐理念。庞剑 张立 张志顺 何文晖 摄

华苑长华里社区绿荫环绕,居民自得其乐。庞剑 张立 张志顺 何文晖 摄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到国庆节前夕,天津市今年奋战300天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全部完成。本市连续4年总共奋战900天,进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使津城城市景观与社区环境实现双“升级”,基本形成了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独特城市风格,更多市民通过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得到实惠。根据本市日前进行的民意抽样调查,市民对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民生成就予以高度肯定,满意度高达99.6%。
两个“大干150天”,两个“奋战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更直接有效地改善了市民百姓的生活环境,418条道路拓宽改造,690万平方米里巷道路整修,500处积水点治理,一批人行天桥建成,明显方便了群众出行;950个社区整治,1940万平方米老住宅节能改造,760个环卫设施、菜市场、老年照料中心建成,4200套健身设施配建,公共服务日趋完善,百姓普遍受益。
900个日夜的艰辛奋战,营造出独特的城市风格。2.4万栋建筑艺术装扮,5400公里道路综合整治,32个重点地区改造提升,1.5亿平方米绿化,258个公园改造,700万株树木种植,14公里海河两岸环境提升,50公里灯光工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着力构筑生态宜居高地,深入挖掘人文自然资源,突出天津特色,形成融汇中西的城市风貌、绚丽多彩的城市夜景、典雅繁荣的城市景观。景观变美了,良好的市容环境成为生产力,带动繁荣,促进发展,聚集了人气、商气和财气,产生促进发展的深远影响。
连续4年开展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还凝聚了更加广泛的民心民气。四年间,总共有超过600万人次的市民,通过共建、共管、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到“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的系列活动中,成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未来继续深入持久开展的动力和保障。 (记者刘超)
免费公园,休闲健身好去处
记者从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获悉,连续4年总共奋战900天,显著提升了津城的生态宜居指数,一批大型公园的建成和免费开放,为市民提供了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好去处。4年来,全市总共完成1.5亿平方米的绿化任务,新建提升改造公园258个,种植树木700万株,实现生态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形成优美如画的绿色风景。
据了解,在公园绿化中,本市实现生态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在造景风格上实现“西方疏林草地与东方盆景艺术相融合”的新形式,不断提高园林绿化艺术品位,展现天津城市“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风貌,显著提升城市生态宜居指数和市民生活幸福感。
一批大型公园完成提升和改造并免费开放后,高昂的养护成本没有成为公园发展的“瓶颈”,由此而生“以园养园”的新型机制,反而催生了一批服务业项目的聚集,为游园市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游园体验。
老社区变“四有花园”
随着今年350个社区提升工作改造的完成,本市社区整治工作取得整体阶段性成果。记者从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获悉,4年天津共完成950个社区的整治任务,1940万平方米老住宅进行了节能改造,在社区内配建了4200套健身设施,社区公共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百姓普遍受益。
康桥里社区是今年本市社区整治的重点小区,完成整治后已经达标成为“精品社区”,也是全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之一。日前记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这里新建了门卫室,统一安装空调罩、地龙、休闲座椅等城市家具;拆除了社区服务中心的围墙、在社区一进门右侧新建了绿色长廊,在楼间、甬路见缝插绿,把老社区建成了花园式社区。
像康桥里这样的社区,近年来在本市还有不少。2008年起,本市着力对社区卫生环境进行清整,清除垃圾死角,美化社区卫生环境。包括平整小区路面,拓展道宽,人行道更换面砖,做到道路平整;补种彩色花卉,丰富绿化品种,做到无裸露土地;配置果皮箱、垃圾桶、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做到比例合适、位置适宜、间距合理,因地制宜,并增设文体健身设施,方便群众休闲娱乐。
除了美化环境外,本市更加注重社区便民功能的完善。在绿化方面注重满足市民休闲的需求,通过增加高大乔木和耐踩草地的种植满足市民亲近绿色亲近自然的需求;结合改造为一些有需要的社区增建了社区食堂和老年人照料中心,打造文化有阵地、娱乐有场所、健身有设施、绿化有特色的“四有”社区。
津城交通走廊风景一路相伴
记者从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获悉,4年来,本市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城市道路提升改造的力度,取得显著成果。目前,中心城区主干道路整修基本完毕,各入市道路的拓宽改造、绿化美化工作全面告捷。4年间,全市累计完成5400公里道路综合整治,包括418条主干道路拓宽改造,690万平方米里巷道路整修,500处积水点治理,建成一批人行天桥,市民出行环境得以显著改善。
为了形成与津城城市现代洋气风格相协调、展示天津形象的重要交通走廊,近年来,本市不断提升道路整修标准,抓紧主干道沿线绿化、建筑风格、交通设施和城市家具提升改造,还将综合整治工作不断延伸拓展,由重点地区向社区里巷推进,由平面立面向城市天际线提升,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直接惠民。
城市天际线,舞动韵律美
记者从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获悉,作为4年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天际线整治已经取得显著成果。设计施工人员通过对高层建筑建筑风格、色彩、顶部、材料四方面的整体提升,彰显建筑风格的整体性和局部建筑风格的景观性,津城错落有致、富有韵律的城市天际线轮廓已经基本形成。
据介绍,影响城市天际线形成最主要的因素是高层建筑,针对高层建筑现状,设计施工人员充分考虑建筑特点、功能与区域风格的基础上,突出和强化建筑形式、色彩、质感的统一,实现建筑色彩与周边协调,天际线轮廓错落衔接、层次分明;在工程实施中严格遵循“施工服从设计”的原则,注重细节、精雕细刻,确保整治项目的高质量、高水平,进一步提升了津城现代化的大都市形象。
4年来,本市累计形成梅江会展中心地区、人民公园地区、水上天塔地区、海河沿岸地区等十余个天际线景观节点。(记者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