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上班、逛街、去公园,公交地铁太拥挤,开车费油不划算,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但不少地方存车处难觅踪迹,低碳出行遭遇存车难。

上周末,李女士和女儿一起骑车出来逛街。骑到国际商场附近时,找了两圈也没有找到存车的地方。“原来我们都是开车过来,那天看天气好就决定骑车,谁知都到了滨江道路口,就是没地方存车,还不如开车方便呢。”李女士认为,低碳环保的自行车出行将是新趋势,但公共设施配备跟不上,会给推行这种绿色交通带来阻力。
昨天(9月28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天津一些商业圈、公园和办公楼,发现李女士提到的自行车存车确实是个老大难问题。
9:00左右,记者来到和平路滨江道商圈,从南京路一直走到和平路路口,路过大大小小二十几家商场,很少有商场配备自行车存车处。不少自行车都被随意停放在便道、胡同或墙角,有的甚至被锁在栏杆上。
一圈走下来,记者共找到了四处非机动车存车处,分别位于和平路路口和河北路上,每个存车处约二十平方米左右。各个商场还没有开门营业,这些存车处就已爆满。河北路上一存车处管理员告诉记者,虽然存车处对外开放,但能存上车的多是周围商场的工作人员。“没办法,周围存车处少,我们这连职工的车还存不下呢!”百盛、万达影城附近的存车处则只存放内部员工的自行车。在东马路商圈,情况也是如出一辙。在小白楼、海光寺等写字楼密集区,非机动车存车处也非常稀少。在新都大厦工作的孙女士每天上班都骑自行车,但办公楼周围根本没有存车处,只能过马路到家乐福门前存车。“海光寺周围写字楼很多,但只有超市门前一个存车处,根本不够用。”在北宁、长虹、水上公园,一些骑车前来晨练的市民也只能把车堆在公园门口的围墙处,没人看管,堆放秩序散乱。
存车处:机动车挤占停车空间 存自行车收益太低
“以前存车处可不少,但不好干啊,人家都不干了。”滨江商厦附近一家存车处的李大爷告诉记者,他在这里已经工作好几年了,原来周围有五六家存车处,但如今仅剩两家,主要是因为干存车处收益太低,存车不限时间不说,每辆自行车仅收5角钱,电动车也不过1元钱,一个月下来收入不过800元左右,一旦发生丢车事件,损失就无法承受,“年初的时候,我们就丢了一辆电动车,赔了2000元,两个多月白干啊。”
另外,记者调查发现,机动车停车位需求量大,挤占非机动车停车空间也是造成非机动车停车难的原因。一位写字楼保安告诉记者,现在连汽车的停车位都不够,对自行车更是无暇顾及。即使某些角落可以停放,自行车的安全问题也没有任何保障。(记者 王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