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记者在苏州高新区获悉,随着日前朱青生、陈强入选第六批国家“千人计划”名单,区内自主申报的“千人计划”人才达到8人,全区共引进“千人计划”人才14人;2011年高新区第一批领军人才计划也于日前遴选出33个项目……今年以来,高新区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和申报力度,各级各类人才申报项目数量创新高。截至目前,我区已获批各级各类领军人才项目200多人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产业提升的“活力源”,全球人才加速向高新区集聚,成为区域跨越发展的有力引擎。
创业环境优化 海外人才比例攀升
今年新晋的“千人计划”人才朱青生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2009年在高新区创办了苏州睿克气雾医药有限公司,他回国创业看中的正是气雾剂在国内市场的巨大上升空间。此前,他已经独立或合伙发明了200多项美国专利,发明的起搏器自动阈值控制方法至今全球领先。朱青生引领的睿克,将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到高新区的创业人才,大部分都来自于海外。仅今年区级领军人才申报,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197个申报项目,申报者中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占75%以上。通过公示的33个项目人才普遍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其中博士22 名,硕士11 名,既有毕业于加州大学、剑桥大学等海外著名高校的,也有受教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的高层次人才。
“海外人才占比的提高,显示出了高新区的创业环境有着非凡的吸引力。”高新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家、省、市实施各类人才计划的大环境下,高新区于2007年实施“领军人才计划”,四级人才计划,垒砌了一座“人才大厦”,加速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入驻。高新区还加大对人才的支持力度,在高新区创业的人才,科研启动经费最高资助400万元,并在风投融资、贴息贷款、工作场所、安家补贴和成长奖励等方面给予更高的扶持标准,单个项目累计扶持可达2000万元。此外,高新区的产业规划布局也对人才有着不小的吸引力,从领军人才申报实施项目的产业领域来看,大多集中在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与生物医学工程、软件与服务外包等我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领跑新兴产业 人才集聚效应凸显
阿特斯由归国博士瞿晓铧于2001年创办, 2006年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瞿晓铧的到来,带来了太阳能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加速了高新区百亿级新能源产业的形成。孙建国博士填补了呼吸机领域的空白,他带领着凯迪泰成为区医疗器械产业的代表企业;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后谢卫国创办了苏州华芯微电子,参与多项国家、部、省级科技项目研发,带领了IC产业的起飞…… 在高新区,“瞿晓铧”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如今,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一批高科技产业“新贵”,无一不与一串串领军人才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目前,高新区145家区级领军人才企业发展迅速,所在企业员工人数达到近4000人,企业总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注册资本近25亿元;新申请专利600多项,绝大部分为发明专利;承担了一批科技部、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等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甚至承担了国家863、973以及“核高基”项目,显示了领军人才项目的技术含量;部分企业已经显示出行业领头羊的特点,比如在新能源、集成电路设计和医疗器械等产业领域,都达到了相当的技术水准和产业规模。(晶晶 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