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记者在苏州高新区获悉,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困难家庭实行托底安置;提高企业用工补助,鼓励吸纳本地人员就业;营造区内居民创业热潮,以创业带就业。高新区以“三大招”推动居民更好就业。
今年1-8月,高新区开发公益性岗位766个,储备岗位4288个,援助1128名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扶持355人创业并带动就业2496人,全区实现本地人员就业7943人。
家住枫舟园的44岁被征地农民郁女士,去年因企业倒闭失业在家,在社区做了失业登记。期间,社区共为郁女士先后介绍了酒店客房服务员等5份工作,最后,又为她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目前,郁女士在区人才市场做清洁工,对工作也比较满意。
高新区聚焦就业困难居民,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今年以来,对家庭生活困难且难以通过市场就业的就业困难家庭实行托底安置。为“4050”人员、低保户等就业困难群体解决就业难题,通过托底安置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今年1-8月,全区共举办公益性招聘专场31场,开发公益性岗位766个。
为了鼓励企业吸纳本地人员就业,高新区不断提高企业用工补助标准。对向就业岗位储备库提供非公益性岗位并成功吸纳本区籍“零就业家庭”或“女35周岁、男45周岁”以上失地人员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的重点进出口企业和重点新兴产业企业给予用工补助。其中,企业吸纳“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的,今年的补助金额将从原来的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吸纳“女35周岁、男45周岁”以上失地人员就业的补助标准每人每月从100元上升到200元。在这样的政策扶持下,区内企业吸纳本地人员就业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去年,立新制药有限公司就一共吸纳了60名本地人员就业,得到用工补助62600元。据统计,去年,我区用工补助发放金额达36万元,涉及企业37家,成功吸纳了399名符合条件的本地人员就业。
以创业带就业,是解决居民就业的有效途径。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一镇一品”创业促就业的特色。今年以来,在镇湖刺绣、通安服饰绣、横塘装饰建材、枫桥劳务职介等创业品牌的带动下,共有355人实现创业,带动当地居民就业2496人。其中,通安镇以“服饰绣”打造出全市首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产品畅销欧美、中东等市场,孵化基地使用面积达1700平方米,该基地26家店铺门面累计带动近万名当地居民实现就业。
为方便居民就业,高新区不断扩大就业岗位储备库,截至8月底,就业储备库共有岗位4288个。同时,还把招聘专场搬到社区、村,帮助就业困难居民实现就业。(宋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