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普及食用油等方面的食品安全常识,引导群众科学消费
“网格化”监管,做到整治“全覆盖”,不留死角
对食用油和餐厨废弃物管理进行定期抽检和监督检查
多措并举围剿“地沟油”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焦点。为严厉打击餐饮服务单位非法使用“地沟油”的行为,进一步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严防“地沟油”流入本市餐饮服务环节,从今年6月开始,河西区卫生监督部门先后两次开展了“地沟油”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围剿”地沟油。本月开始,第三次专项整治行动拉开帷幕,将持续到年底。
为了让人们了解“地沟油”的危害,区卫生监督所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大力普及食用油等方面的食品安全常识,引导群众科学消费,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同时,对辖区重点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进行了食品安全专题培训,强化各餐饮经营单位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提高经营者规范处理餐厨废弃物的意识。
在前期整治行动中发现,大型餐饮企业均能按照卫生监督部门的要求,落实食用油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并制订餐厨废弃物处置制度。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坐落在广东路、利民道三家餐饮单位存在食用油索证不全、台账建立不规范的现象,卫生监督员当场对上述单位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其立即整改,并将不定期对企业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通过前一阶段的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了餐饮服务单位采购食用油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加强了对“源头”的管理,督促了餐饮服务单位到正规商场、超市等信誉良好的单位购买食用油,更好的保证食用油的质量卫生安全。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区卫生监督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对餐饮单位的食用油可以从源头堵住,保障市民的就餐卫生,但是由于从事餐饮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的特许经营单位存在局限,所以在废弃物的去向上很难有效控制,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第三次专项整治行动将继续实施“网格化”监管模式,对辖区内餐饮服务单位做到整治“全覆盖”,不留死角,检查重点为200平方米以下小餐饮单位、火锅店、夜排档及学校、工地等集体食堂。一查食用油的来源,二查餐饮废弃物(泔水、废弃油脂)的去向。卫生监督部门将重点严查餐饮服务单位食用油进货查验记录及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台账登记制度是否规范,标识是否齐全,要求详细记录采购食用油的数量、品牌、生产厂家、保质期等信息,严厉打击购买、使用“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的行为,杜绝散装油进入餐饮单位。同时,督促餐饮单位严格履行餐厨废弃物处置制度,餐饮单位处置餐厨废弃物,必须找有特许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回收。
在新一阶段的整治中,卫生监督部门将开展对食用油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抽检和监督检查,如发现不符合安全标准,将监督相关单位停止使用并销毁,追踪溯源,依法严肃查处。对检查中发现餐饮服务单位购买、使用“地沟油”,一经查实,依法追究餐饮服务单位的法律责任,并在媒体上予以曝光。
区卫生监督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一旦在餐饮消费过程中出现了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到医院进行救治。同时,如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存在使用“地沟油”的违法行为,可拨打河西区卫生监督所举报电话进行投诉举报。
投诉热线:28249988
新闻链接
一、什么是“地沟油”:
地沟油是一个泛指的概念,通俗地讲,地沟油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要求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二、“地沟油”的危害:
1、“地沟油”会导致消化不良:在炼制“地沟油”的过程中,动植物油经污染后发生酸败、氧化和分解等一系列化学变化,产生对人体有重毒性的物质。砷,就是其中的一种,人一旦使用砷量巨大的“地沟油”后,会引起消化不良、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肝区不适等症状。
2、“地沟油”会引发强烈腹痛:“地沟油”中混有大量污水、垃圾和洗涤剂,所有的“地沟油”都会含铅量严重超标,是个不争的事实,而食用了含铅量超标的“地沟油”做成的食品,则会引起剧烈腹绞痛、贫血、中毒性肝病等症状。
3、“地沟油”可导致胃癌、肠癌:令人作呕的炼制过程,是“地沟油”毒素滋生的原因。潲水油中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这两种毒素都是致癌物质,可以导致胃癌、肠癌、肾癌及乳腺、小肠等部位癌肿。
三、鉴别方法:
一看。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看沉淀物,其主要成分是杂质。
二闻。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
三尝。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四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叭”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
五问: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
河西区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前,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这其中许多都与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行为有关。许多百姓甚至谈“剂”色变。为严厉整治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今年4月,河西区卫生监督部门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从本月开始将进行今年第二轮四个月的专项整治。
在第一轮专项整治中没有发现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情况,但存在个别餐饮单位在食品添加剂用量上不规范的情况,着重体现在甜味剂、香味剂、天然色素的使用不够规范。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小海地地区少数餐饮单位不能严格按照要求落实食品添加剂台账管理制度,进货索证不详细、不完备;个别使用限量食品添加剂的单位不能落实专人负责、专柜储存、专用量具、专店采购、专用台账的“五专”管理制度,其中一家单位库房中存有少量没有中文标识的食品添加剂。对此,卫生监督员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其立即整改,并没收全部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物品。检查中发现,大型餐饮企业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管理上十分规范,能够严格按照“一个承诺”、“两个备案”、“三个台账”、“四种管理”、“五专制度”的要求进行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河西区卫生监督部门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坚决遏制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重点加强了对提供火锅、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的监管。目前,河西区78家相关餐饮单位全部在店堂明显处公示了自制锅底料、饮料、调味料的添加成分,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放心就餐。同时,实行黑名单和强制退出机制,对不能自律而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使用非食用物质的单位做污点记录,对经营者和直接责任人做出终生停止从事餐饮服务工作的惩罚。河西区卫生监督所还建立了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专项奖励资金,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单位内部人员举报。
经过前一阶段的专项整治,餐饮服务经营者自律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明显提高,能积极落实监管部门意见,自觉接受监督,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目前新一轮专项整治行动已经启动,将依法从重惩处非法添加行为,对不按规定落实记录、查验制度,记录不真实、不完整或未索证索票、票证保留不完备的,将依据《食品安全法》予以处罚;对提供虚假票证或整改不合格的,一律责令停止餐饮服务活动;对故意非法添加的,一律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依法没收其非法所得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相关物品,要求其对造成的危害进行赔偿;对上述行为的相关责任人,一律依法移送司法机关惩处。
区卫生监督部门表示,人们容易混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食品添加剂不等于非法添加物。国家要求严厉打击的是食品中的违法添加行为,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不得购入标识不规范、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严肃查处超范围、超限量等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因此,对食品添加剂无需过度恐慌,随着国家相关标准的出台,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必将更加规范。卫生监督部门同时提醒市民,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多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尤其不要购买颜色过艳、味道过浓、口感异常的食品。
新闻链接
一、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二、常用食品添加剂:
目前,我国商品分类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包括增味剂、消泡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等,含添加剂的食品达万种以上。其中,《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卫生部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共2000多种,制定了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的有364种。 主要有酸度调节剂、抗氧化剂、膨松剂、甜味剂、增稠剂、食用香料等23类。
三、滥用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危害:
阿斯巴甜。如:饮料、口香糖、蜜饯。可导致眩晕,头痛,癫痫,月经不顺,损害婴儿的代谢作用。
保色剂,品名:亚硝酸盐。如:香肠、火腿、腊肉、培根。与食品中的胺结合成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盐。
漂白剂,品名:亚硫酸盐。如:脱水蔬果、虾、淀粉。可能引起荨麻疹、气喘、腹泻、呕吐,亦有气喘患者致死案例。
人工合成色素,品名:黄色四号。如:糖果、油面、腌黄萝卜、火腿、香肠、饮料。毒性强,有致癌性的隐忧,会引起荨麻疹、气喘、过敏。
四、正确防范:
漂白剂:氧化漂白剂可使食品的营养成分遭到氧化破坏。食品的外表异乎寻常的光亮和雪白,可能会有问题。
着色剂:着色剂是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通常包括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类等。消费者遇到颜色过分浓艳的食品,则可能存在滥用着色剂的现象。
甲醛或双氧水:鉴别时,一是看,如果食品非常白,体积肥大,应避免购买和食用;二是闻,甲醛泡发的食品会留有一些刺激性异味;三是摸,用甲醛泡发的食品手一握就很容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