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津找到合适受捐者
这次,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是利用这个网络在天津找到了合适的受捐者。
“我们医院也有等待移植的肝病患者,但是这次捐出的活体肝太小了,我们的患者年龄和体重都比较大,所需的肝也大,无法移植,于是我们就将相关信息输入了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这样找到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何院长说。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护人员紧张取肝并保存肝的过程中,天津第一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在做着紧张的准备工作。
捐肝女孩的血型是B型,而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有3名符合条件的受捐者,第一个是体重为39公斤的60多岁女性,其血型为AB型,但患者本人有顾虑,害怕手术给子女带来太重的经济负担,一时无法决定;第二个是天津市一名中年女性病人,体重40多公斤,病情比较重,移植中需要的肝脏多,女孩幼小的肝脏不够用。就这样,64岁的台湾潘姓老太成为幸运者。
据潘老太的主治医生孙晓叶介绍,患者是在12年前查出有丙型后肝硬化,多年来一直进行保肝治疗。入院前10个月,其病情恶化,查出肝上有恶性肿瘤。之后,潘老太慕名从台湾来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治疗,并于8月4日入院,幸运的是仅仅入院6天,便等来了肝移植的机会。潘老太体重只有30多公斤,体型较小,很适合这么小的肝脏移植。
获悉有肝移植的机会后,潘老太立即同意手术。
4个小时 肝移植手术成功
两地医护人员全部做好了准备。昨日下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名医生带着小女孩年轻的肝脏乘坐普通民用飞机来到了天津,在这位医生的心里,这不仅仅是一个器官,更承载着一个全新的生命和一对爱女心切父母沉甸甸的嘱托。广东地区主流媒体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全部跟随,见证这爱心时刻。
昨晚7时,飞机抵达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医护人员早已等在那里,经过简单交接,肝脏被迅速送往第一中心医院,直达手术室。在进行了周密的检查后,昨晚8时,潘老太被推上了手术室,她将进行近4个小时的肝移植手术。当晚12时许,院方传来消息,肝脏移植手术成功。
操刀副院长: 这场爱心接力不简单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朱志军副院长亲自操刀,他说第一中心医院每年要进行多次肝移植手术,但这次的手术意义却非同凡响。
首先,这是天津范围内“最年轻”的活体肝移植手术,捐肝的小女孩只有6岁,而在国内范围内,最小的一名捐献者是4岁,也是发生在广东。其次,这是自今年4月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建成以来实现的首例跨省移植。“从得到捐献活体肝的消息到找到合适的受捐者,只用了一两个小时,而且当天便实现了移植。”朱副院长说,通过此次跨省肝移植,他希望唤起公众捐献器官的意识,让更多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仅目前,该院急需肝移植的患者就有五六十人,但捐献者寥寥。“捐献器官不仅可以帮助别人,还能实现自身生命的延续,希望市民可以抛开传统的认识,踊跃捐献器官,让更多患者可以活下去,看到希望。”(记者 韩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