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为缓解市民看病就医的“急难愁”,汉沽于7月初,出台了多项惠民举措解决这些问题。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市民看病就医情况是否得到改善和提升?连日来,时报记者联合本报热心读者,走访汉沽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为您带来第一手体验报告。
惠民举措门诊可预约
医院为患者提供预约门诊服务,患者可通过电话、现场等方法预约门诊。
实地调查
家住汉沽杨家泊镇的李桂香患有骨科疾病,每月都要到医院注射康复药。由于路途很远,几年来,李大妈都得早上6点多就出发,才能赶上治疗专家为她治疗,对于年过半百并且患有疾病的人来说,真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到医院看病的前一晚,在记者提醒下,李大妈在家打个电话,进行了预约挂号。昨天早上,李大妈到医院领取了预约挂号条,几分钟后,专家就为她看上了病。
惠民举措导诊首问制
医疗机构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疗人员作为导诊,在第一时间通过询问病情,减少因为选错科室而重复挂号的几率。遇到重大车祸、食品中毒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导诊立即开辟绿色通道,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全院专家参与抢救。
实地调查
35岁的李小姐因为急性腹疼到医院就诊,在导诊值班的是一位有着七八年临床经验的妇产科医生,简单询问病情后,导诊人员初步怀疑她是宫外孕引起的大出血。第一时间开辟绿色通道,将她用平车推进检查室,诊断后,确认为宫外孕,为其及时进行了手术。
惠民举措开设便民门诊
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过去花3元8角普通门诊等上1个小时开上一盒药。现在,花8角钱挂上一个便民门诊几乎不用等候,几分钟马上就能开到药。
实地调查
为了减少患者等候的时间,汉沽医院内科诊室由过去的4个增加到7个,并设立便民门诊。70岁的李大爷患有糖尿病,多年来,他每周都要到医院开上一盒诺和龙。由于看内科的人多,有时候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昨日记者在医院的便民门诊看到,李大爷只用了15分钟就拿到了所需药物。
据了解,为有效缓解百姓看病“急难愁”,汉沽在大力建设完善公立综合性医院建设的同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建立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居委会卫生服务点为载体的卫生服务网络。改变了单纯医疗型的服务模式,使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的服务功能进一步落实。
据悉,汉沽新增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造15分钟医疗圈,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城区居民的合理布局。坚持“预防为主”,使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最根本的措施。目前,汉沽为60周岁以上老人设立健康档案。社区医生上门走访,为每户家庭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免费体检,健康讲座,让群众形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刘芸)
|
项目概况 |
项目规划 |
设计理念 |
发展环境 |
政策解读 |
 精彩聚焦 |
|
升天智城 以人为本 腾飞中的滨海高新区软件园
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是滨海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凭借独特的区域优势,着力打造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核心区。现已拥有“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等多个国家级品牌,在全国服务外包最佳园区的排名中名列第七位。[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