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提及成都高新区,不少人脑中浮现的是高端产业、高新技术。但是,在这1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并不只有享誉世界的IT巨头和数以千计的科技型企业繁忙的身影,还有肖家河、芳草街、石羊、桂溪、合作、中和等所辖街道,还有40多个社区、50余万常住居民、数十万在这里寻求发展机会的追梦者。
为了探索更有效的社会管理路径,今年,成都高新区提出,要用3-5年的时间,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初步形成符合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要求的社会建设总体格局,在逐步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服务和引导作用,社会自我调节,群众自治管理,形成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社会体制,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幸福水平,为建设“和谐高新、幸福高新”奠定基础。
率先制定社区建设管理规范
在成都高新区,所有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平均达到800平方米以上;社区综合配置了幼儿园、农贸市场、绿化休闲广场、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新建社区各类配套服务设施基本做到与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为加强社区标准化建设,成都高新区率先在全国实施了社区形象导示系统,规范建立了社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标准,逐步完善了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对社区管理制度、服务项目等方面建立了统一的规范。同时率先在西部地区制定《高新区社区建设管理规范》,涉及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以及管理规范的实施等6个方面,内容涵盖社区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社区教育、救助管理、环境治理、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等100余项服务管理工作,逐项进行了梳理和归类,并制定了详实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则,建立了社区建设标准化和系统化的工作体系。
“两委一站” 新社区服务管理体制
为推进社区建设,成都高新区搭建了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工作站“两委一站”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民会议、协商议事会、居委会、院委会和业主委员会等为居民自治组织载体,以社工站为公共服务平台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
今年,《关于充分发挥社区楼栋长力量建设和谐社区的若干意见》出台,实现了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建立并完善了社区议事会、听证会、评议会等民主决策咨询制度,对涉及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如出台《高新区困难群众应急救助暂行办法》政策文件、修建社区设施、院落环境整治、贫困居民享受低保及各项救助等均通过召开民主决策咨询会、听证会或议事会,广泛征求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政策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在成都高新区,有大量的农转居社区,为此,成都高新区建立了农转居社区建设及管理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工作例会、专题会议、社情民意专报、目标管理和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建立了以街道为责任主体与部门服务指导相结合的齐抓共管工作网络,帮助街道、社区解决老年人活动场所缺乏等实际问题。园区开展了部门单位定点联系帮扶社区工作,部门定期深入社区、院落走访,对社区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为民办实事等情况进行了解,征求意见,对收集反映的存在问题,及时给予帮助解决,有力地推动了农转居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