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寿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发布会现在开始。
2011-07-12 09:12:23
谢寿光:
首先,由我介绍今天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张虎生教授,新媒体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所长尹韵公所长,中宣部舆情局副局级调研员贾学琴女士,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先生,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杨明品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络中心周世禄副主任,新媒体蓝皮书副主编,上海大学文科发展研究院院长吴信训先生,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钟瑛副院长,北京缔元信总裁秦雯,国务院新闻办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殷秦处长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所副所长吕岩梅,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人员刘继生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书记季为民研究员。还有来自于国内和国际的媒体,我在这里不一一介绍,我们为这些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011-07-12 09:18:57
谢寿光:
新媒体蓝皮书是由我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皮书系列的一部新的种类,它从七年首创以来,在传媒界和社会大众层面引起极大的反响。尽管是首创,带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无论是公众还是研究部门,给予这部蓝皮书的编纂给了极大的宽容和高度的重视,和同类新原创皮书相比,新媒体蓝皮书产生的新闻效应是名列前茅的。今天发布的是第二部新媒体蓝皮书,在过去一年里,中国的新媒体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在发展,它的反响力之大,我们新闻媒体和公众每天都离不开新媒体产生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这部新媒体蓝皮书的原创和出版过程都受到社会和有关方面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2011-07-12 09:23:42
谢寿光:
今天这部蓝皮书的发布,也得到了领导和专家以及媒体界朋友们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研究员本来要出席这次会议,但是因为今天研究生院有一个他不能不出席的活动,所以只留下了讲话稿,首先我们有请新媒体蓝皮书主编,也是新闻研究所所长,由尹所长代李院长宣读发言,大家欢迎。
2011-07-12 09:25:10
尹韵公(代李慎明院长发言):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媒体蓝皮书发布会,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新媒体这个热门而有趣的话题。
无论纵览全球还是放眼中国,2010年迄今是新媒体发展史上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一个时期。
2011-07-12 09:25:52
尹韵公(代李慎明院长发言):
在发展广度上,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继续高歌猛进,快速向全球扩张。据统计,2010年全球互联网网民数量超过20亿人,手机用户超过50亿;截至今年3月,中国网民达到4.77亿人,手机用户人数近9亿。新媒体几乎已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关。
在发展深度上,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媒体的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并全面渗透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的各个角落。在经济领域,新媒体已成为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仅以手机短信为例,2010年全球发送手机短信总数6.1万亿条,产值达4270亿美元。2010年底在北非、中东蔓延的所谓“茉莉花”革命也被西方媒体称为“推特”革命,2011年5月16日,美国政府首次公布了《网络空间国际策略》,这些都表明,新媒体在加速向政治和军事空间拓展,各国之间的新媒体“大战”已趋“白热化”。
2011-07-12 09:26:47
尹韵公(代李慎明院长发言):
深深根植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诸多领域的新媒体对于国家发展很重要,但是,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如何在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新媒体发展格局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媒体发展道路,如何应对新媒体对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军事安全等诸多方面带来的严峻挑战,这些课题在新媒体研究中亟待加强。《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很重视这方面的选题和深入研究,书中关于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安全,美国政府的对华网络外交,中国重大网络舆论事件、我国“三网融合”的问题与对策、未成年人的互联网运用、网络意见领袖传播特征等选题非常重要,论析比较深刻,一些观点有独创性。特别是,在如何趋利避害,使新的媒体技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服务等方面,《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提出了不少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于相关部门决策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目前的全球人口约为67亿,据预计,到2020年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将接近50亿,互联网扩散到全球各个角落指日可待。未来十年,新媒体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给世界带来更多变化。再次祝贺《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的出版,也期待着每年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在不断变化的新媒体世界中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
谢谢大家。
2011-07-12 09:27:11
谢寿光:
非常感谢李慎明副院长的书面报告,而且这个报告有很丰富的内容和思想高度。下面有请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张虎生教授发言,大家欢迎。
2011-07-12 09:28:43
张虎生:
首先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全体同仁的辛勤劳动,《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如期赴至面市,作为我国唯一的新媒体蓝皮书,这份年度报告已经成为学界、业界特别是新媒体界广泛关注和认真研读的具有权威性、前瞻性、原创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初读后回忆是多方面的,突出的印象有两点:
2011-07-12 09:33:38
张虎生:
一,这是一本以业内专家学者的视角,追踪新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科学分析与预测的集结,蕴含着珍贵的资讯价值和重要的参考意义。业界普遍认为,2010年是新媒体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年份,但是标志这种值得飞跃的特征究竟是什么?尽管已有诸多各不相同的概括和表述,然而就严谨性、科学性而言,本书总报告中提炼出的“三显”,即新媒体民主品格和中国特色的彰显,在社会化、融合化中主流作用的凸显、寓意普及化中有序化的渐显,无疑更加切合实际,激荡公允。对2010年中国新媒体发展重要特征的这一令人幸福的明细归纳,既立足于对大量统计数据的理性解读,以及对社情舆情的深度研判,更立足于新媒体自身业已成为中国社会舆论中一支主流建设性力量深刻阐变的实际。基于事实、数据、学理支撑和识别深度的总结论,自然会起到引领提纲,万目皆章的牵引效应。
二,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我国新媒体智库就新媒体影响下的意识形态与安全课题提交的很值得重视的优秀成果,我国已是网络大国,却远非是网络强国,呈现全球化、网络化、社会化发展态势的新媒体骤然加剧了不同意识形态之间日趋复杂、激烈、多样化的冲突和交锋。多位专家学者在本书中对此做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为决策资政提出了很多精辟见解和可行性建议,例如对美国《知音》开发新媒体的三大新动向的透视,指出中国将是美国在全球的意识形态渗透对象的论述,都是已经并将为事实所证实的真知灼见。再如,加快运用新媒体构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将网民、媒界素质教育列为现代教育的紧迫课题等建议,都是事关大局的应用对策。
2011-07-12 09:35:29
张虎生:
最后提出三点仅供参考的建议:一是相对于书中关于三网融合的篇幅和和力度而言,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的论述显得少一些,整合各类媒体形态,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是党中央准确地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和舆论传播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提出的指导意见,也是新媒体蓝皮书其中应有之意。
二是我国新媒体自身的规范与自律同样直接关系到意识形态安全,加强法律规范、制度规范、行政规范等硬控制,与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扎实持久推进新媒体治理等软约束,是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翼,也是国外的主要经验和通行做法。建议今后吸纳更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参与具有跨学科属性的新媒体新闻与传播的研究。
三是科研成果精在研究、功在实用,建议今后新媒体蓝皮书中各个篇章和课题中适当增加相关对策建议的分量。
我的讲话仅供参考。谢谢。
2011-07-12 09:43:42
谢寿光:
非常感谢张总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对这部新媒体蓝皮书如何进一步提升内容质量,进一步扩大价值和效应提了三点意见和建议,也值得我们原创认真领会和落实。
下面有请本书主编尹韵公所长讲话,大家欢迎。
2011-07-12 09:45:07
尹韵公:
首先感谢谢社长的出版社对我们的全力支持,感谢张总,感谢贾主任,感谢老师们,感谢在座的各位来参加这个会,给皮书捧场,非常感谢。这是我讲的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今年是第二本皮书,在出版第一本皮书的时候,我说第一本蓝皮书是形式大于内容,从第二本开始一定要注重内容大于形式,要注重怎么提高产品质量,怎么样把这个品牌打出去。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我们的预期目标基本上实现了。给我的感觉是,今天这本书有些在深度解读上不如去年,但是总的来说在反映层面上,在反映内容上,在解读上,我觉得都比去年要好得多。大家翻了这本书也可以看得出来,选题的长度拉长了,作者的队伍更加蓬勃壮大了,这个现象就像我们的互联网本身一样,是迅速发展的,也是蓬勃发展的,也是值得可喜可贺的现象。
第三句话,还要感谢张总刚才抓出来的本书的特点和建议,张总是人民日报副总编,是纸媒专家,也是互联网专家,他后来也长期主管这方面的工作,他看这本书是看得非常内行。比如我经常说过的一句话,互联网的品格总是一个民族性格的反映,互联网也是如此。比如说互联网有很多功能,但是有些民族对功能反映非常敏感,反映非常热烈,比如说短信,我们这个民族短信发信率最高,我们手机短信一年发的容量,春节七天可能是好多国家加起来的总和。而社交网站,美国的社交网站很厉害,但是中国的社交网站并不是最好的,有的可能不像中国博客这么热。还有网上购物,好多国家网上购物的诚信率很高,网上购物的诚信率很高,网上购物达到80%,中国只有20%或者是30%,这也反映出我们民族可能在诚信度方面不如有些国家。当然,诚信本身也是中国当前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很大的问题同样也反映在网络发展方面。
2011-07-12 09:46:02
尹韵公:
有一个事情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我们网上购物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在不到30%的诚信购物当中,诚信度最高的是书籍购物,其他网上购物有时候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当然书籍可能是个特殊的产品,商品损害了也没有太大问题,大家的容忍度也比较高。总的来说,网上品格也是一个民族性格的反映,这在一定层面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第二个感受,去年我们幸亏做了这本书,因为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现在网络像我们的油盐酱醋一样,与人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去年抓住了机遇除了第一本,所以深感庆幸,所以才会有第二本、第三本,如果去年不抓住这个机遇,今年抓住恐怕感觉还是稍微晚了一些,因为今年的发展确实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明年还会怎么样,真是不好说,真是抓了个机遇。从抓住机遇的角度来讲,我也想讲另一个问题,现在互联网发展的长度越来越长,空间越来越大,越来越长,我们可做的东西也很多,刚才张总的发言从另外一个层面反映了一个问题,新媒体发展的包容了太多的内容,既然有这么长度,每个里面拔出其中一段都可以做成一本蓝皮书。比如微博,我们可以做微博蓝皮书,也可以做新媒体广告发展蓝皮书,因为广告现在发展势头也还是比较好的。
2011-07-12 09:48:05
尹韵公:
如果以后我们新媒体蓝皮书可以单独成一个系列,微博蓝皮书、广告蓝皮书,这里面线索很多,节点也很多,抓住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出来,都可能成为一个单独的蓝皮书。比如刚才张总讲到的“三网融合”,“三网融合”也是个大问题,将来中国的发展非得这样做不可,虽然现在三网有点要进不进、要停不停的势头,肯定还是要进的,而且是非进不可的。三网融合和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怎么样,将来也可以拿出来做。我想,新媒体发展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同时也会带来很多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在座的都是这方面的专家行家,我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蓝皮书来,而且是加入到新媒体发展蓝皮书系列里来,新媒体蓝皮书就会成为一个系列,成为一个单独的品牌,而且它一定会发展得很好。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1-07-12 09:51:29
谢寿光:
感谢尹所长的发言,而且提到一些非常有价值、很有见地的观点。其实我记得我们新闻所做新媒体蓝皮书,有其独特的先天优势,他扮演的第三方角色,如果身份换一下,假设你是传统媒体的领导讲这个话,可能其他的人就不好说了。包括像三网融合,杨主任这边还有这些内容。这是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媒体时代里信息爆炸的时候仅仅与纸质的一些来反映是远远不足的,纸质的蓝皮书需要的就是代表专家、专业研究机构对新媒体发展状况的年度追踪报告,这也是这本蓝皮书的价值和使命所在。第二本新媒体蓝皮书,刚才主编自己说了,他已经觉得可以放心地给大家。我作为出版者,作为第一读者,我中肯的说,我曾经说过皮书第一本的时候,从无到有,大家都知道比较容易。关键的是第二、第三,今天的第二本,我作为第一读者,确实和我们预期的目标和要求非常接近了,到底它的成果如何,今天有这么多媒体朋友,我们有请这部蓝皮书的执行主编,新闻研究所刘瑞生副研究员和大家来分享他们追踪、研究新媒体的成果,大家欢迎。
2011-07-12 09:53:24
刘瑞生:
大家好,非常高兴又和大家相聚在一起,来研讨新媒体这样一个话题。刚才几位领导对第二本蓝皮书进行了比较精彩到位的点评。首先,我想再强调一点,刚才张总,包括谢社长说了,我们是一个研究机构在做这样一个新媒体蓝皮书,新媒体很热,大家都很关注。我们从什么视角来做?一是基于机制,从一个学者,一个研究的角度。二是从深度的视角,我们要做尽量和别人不一样的效果。刚才在发布会开始之前,我刚才跟美国之音的记者进行了沟通和交流,这本皮书里面有一篇报告,就是《新媒体与舆情的安全》,其中深度解读今年上半年我们有一个热点事件是“美国之音将为何停播”,当时我们国内的媒体解读什么样的声音都有,其实里面有很多错误的观点,不是基于事实的判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我们这个报告,我们这个报告到底写得怎么样,张明已经给出基本的评价,我们是基于事实的,比较严肃的,第二确实是非常有深度的,是目前为止最有深度,最讲事实的一篇报告。
2011-07-12 09:54:34
刘瑞生:
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本皮书中的主要观点,我们也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新媒体的更多关注,同时也和我们社科院新闻所一起合作起来,把新媒体蓝皮书办得更好。我主要跟大家分享两个主要内容,一是中国新媒体的三个重要发展特征。二是新媒体的传播社会影响及热点解析。
2011-07-12 09:55:39
刘瑞生:
一、中国新媒体的三个重要发展特征。观察新媒体有两个重要的视角,一是要从全球来看新媒体;二是从本土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新媒体。2010年是新媒体发展史上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一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去年,我们提出一个观点,社会网络化和网络社会化,2010年以来这两个态势在不的提升,同时有三个特征也在不断显现出来,一是民族品格和中国特色的彰显;二是社会化、融合化中的主流作用凸显;三是普及化中的有序性渐显。如果我们对特征也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我们还是要把它提升出来到底是什么样的特征才能符合新媒体发展的进程。我们新媒体也是我们民族品格和中国特色的彰显,特别体现在发展方式和文化特质等方面,在文化特质方面。从全球视野来看,全球新媒体发展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高度不平衡性,还有一个就是普及程度确实非常快。我们可以看这个表格,从2000年到2010年,全球每百人网民数量的变化,发达国家每百人网民数量2000年曾经达到24.6人,到2010年已经超过了71.6人,就是网络的普及化已经非常高。发展中国家在2000年每百人仅有2.6个网民,虽然增长了十倍,达到了21.1个网民,但是我们可以看它其实还落后发达国家十年以上。手机也是这样,手机从数量上来看,我们还达不到发达国家2004年的普及程度。还有像资本、技术、市场占有方面,发展中国家极大地落后于发达国家。在这样一个意义上再看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就显得有意义了,2011年确实是中国新媒体发展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网民数超过4亿,年度达到了4.57亿,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人成为网民。今年3月,中国网民已经超过4.77亿。
2011-07-12 10:00:32
刘瑞生:
从纵向的历史来看,2000年的时候中国网民只有2250万人,平均百人网民数量还不及发展中国家平均数,我们起步其实很晚。经过十年的奋起直追,我们的互联网普及率到2010年的时候达到了34.3%,已经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5倍,和发达国家在普及率方面一直在逐年缩小,此外像手机用户,现在已经近9亿。我们走这段路对中国来说也是很不容易的。从语言上来说,我们中国也成为互联网第二大语种,仅次于英文。还有我们一些民族品牌,像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新浪、搜狐、网易、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移动等民族品牌已成长为新媒体世界“强者”。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是问题是要在发展中逐步解决的,但是这种新民族品牌的崛起也是不争的事实。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5.8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在新媒体方面我们也不甘落后。我们在积极借鉴,而不是盲目招办他人模式,来坚持政府主导以我为主的新媒体发展方式,开放性引进西方资本和商业资本等层面,我们在逐渐探索一套有效、有度的新媒体发展模式。
2011-07-12 10:01:18
刘瑞生:
在社会化影响层面,2010年中国新媒体不仅在形态、传播方式和社会影响方面极大地超越了传统媒体,而且有一个时髦的词叫“社会化媒体”,社会化媒体是指新媒体在社会化中如何提高。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以及经济产业等层面,新媒体现在已经成为绝对的主流媒体。
在高速普及化中,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有序性渐显,最初的发展我们把它叫做常规发展,近年来这种有序性在渐显。去年6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讲到“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是中国政府的基本互联网国策”。中国互联网站总数2010年为191万个,比2009年的323万个减少了132万个。这是中国互联网站年度总数第一次出现下降,而且降幅达到41%。另一方面,在网站数量大幅下降的同时,2010年中国网页数量达到600亿个,比2009年增长78.6%。说明什么,一方面我们内容在加强,另一方面我们在管理方面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了。既然互联网在新媒体领域有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这种规范性还是能够逐渐凸显出来,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2011-07-12 10:09:14
刘瑞生:
二、新媒体的传播社会影响。新媒体已经影响到我们每个人,像保罗莱恩森曾经说过,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器官,确实这个话很形象,一个是影响很大。另一方面,它的影响又表现在两个方面,像海德格尔最早讲技术发展,他讲伟大的荒谬,一方面它伟大,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进步的伟大的,超出我们的想象。但是另一方面了荒谬,也给人类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这些话还是非常经典的,新媒体对中国的传播社会影响,2010年以来,新媒体的性质随着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生了质的改变,成为了一种社会化的媒体,诸多实践也显示出热点频发。首先在经济层面,新媒体经济和传统媒体经济基本上能够持平,而且这种发展可能会超过传统媒体指日可待。比较重要的表现,新媒体在政治领域的热点频率其实非常多,我们也在关注。新媒体可谓开启了一个新的政治时代,比方说去年的1月份谷歌退出中国事件,从头彻尾就是一场谷歌公司和美国政府联手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图谋,这其实也说明新媒体也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追求霸权战略和对其他国家进行遏制和施压的一个重要工具。此外,近年来,美国政府特别重视对华开展网络外交,强推“网络自由”,新媒体成为美国发动政治攻势的“冲锋枪”。我们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网络自由方面有双重标准,为什么?最早阻止中国开放互联网的不是别的国家,其实就是美国。比如在日本神户举行的INET92年会上,钱华林研究员已经约见国家公益基金会的国际联网部负责人讨论中国怎么样联入实际网和世界互联,但却被其以政治障碍拒绝,不允许中国加入互联网,但是中国政府没有放弃,我们终于在1994年全面开通国际互联网。那时美国政府强力封锁中国“开放互联网”,于今天对压迫中国“网络自由”的双重标准反差何其大也,这确实值得我们中国思考,也值得美国政府思考。
2011-07-12 10:11:13
刘瑞生:
网络民主这个问题比较热门,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来看,政治确实有积极的方面,老百姓可以参与政治,但是网络只是一个技术,我们不能把网络技术和民主的形式简单的结合,民主属于极其复杂的国家制度,完全把复杂的民主制度诉诸一种媒介工具,那是一种极其肤浅的认识。我们再皮书中也提到,新媒体影响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是中国当前最重要的,刚才张总也提了,非常好,不仅限于内部的,国际互连网也是这样的。其实对于大众媒介和意识形态的关系,美国著名学者早就硕果“媒介就是意识形态”。包括美国学者安德鲁.查德威克说:《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益与新闻传播技术》”中也提出,互联网已成为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这不是我们的观点,是美国学者的观点。冷战结束后,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全球第一意识形态渗透对象。这在个报告中也提出了其他学者,包括媒体报道不一样的声音,关注的朋友请你看这篇报告,我在这里不再赘述。但是有一点注意,美国之音绝对不会对华停止传播。
2011-07-12 10:12:53
刘瑞生:
还有一个热点,去年以来微博特别热,所有媒体还有学者都在关注微博,我们提出一个观点,微博真的有那么热吗?这恰恰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微博兴起,顺应网罗大势,发展比较快但没那么火。2007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批微博网站,2010年开始进入较快发展阶段。中国大陆推出微博服务的网站数量从2010年1月的17家12月的88家。从微博用户来说,更多的是炒作的虚火要大于实际的发展,包括很多门户网站宣布自己的网站过亿,去年年底已经宣布自己过亿了,实际上去年年底宣布的微博用户数量只有6311万用户,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这值得我们的思考。因为我们可以看,在这个研究中要讲事实,要讲最严肃的东西,用户到底是指什么用户,我们可以看到更多门户网站和其他媒体宣布的是注册用户,注册用户可以有很多水分,独立用户相对来说比较公正一些。所以,我们认为微博从用户数量来讲其实没有那么火。微博功能,是Web2.0的集大成者,很强大但没那么能。它只有140个,既是发展的优势,也是一个发展的瓶颈,很多表达都不是140字能简单完成的,从功能的替代而言,微博并不能替代论坛,也不能替代社交网站,还有其他的包括即时通讯也没有这种替代性功能。这是2010年3-11月微博、社区网站、社交网站浏览时间对比,在微博这么火的态势下,我们看到微博确实从2010年3月-11月,它的浏览时间从1.2%增加到10%,但是它还远远落后于社区网站和社交网站,它只是社交网站的六分之一,社区网站是它的2.6倍。所以,微博“热象”,其实有病毒式”传播加上商业营销的结果,有实的,也有虚火,微博是个好东西,我们要用好,但是一些商业炒作也要注意,在运营中不要为了利益把微博炒坏了。
2011-07-12 10:14:34
刘瑞生:
微博还是一种新鲜的媒体形态,微博还处于成长之中,成绩显著,问题也不少。希望我们沟通来关注微博的健康成长。现在有人说微博是一种终结形态,新媒体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感觉,微博并不是一个新时代的终结,未来更精彩。还有更多内容,请大家看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也希望以后各方多和我们新闻传播研究所合作,大家一起关注新媒体蓝皮书,我们一起把新媒体蓝皮书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2011-07-12 10:18:56
谢寿光:
谢谢刘瑞生执行主编简介而非常有深度的报告。下面有请专家发言,首先请人民网官建文副总裁发言,大家欢迎。
2011-07-12 10:20:02
官建文:
尊敬的张总、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感谢《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编辑出版单位邀请我来参加今天的出版发行会,很荣幸我提前几天读到了这本新媒体蓝皮书,刚一拿到就快速翻阅了一下,后来又抽时间阅读了一些篇章。我的读后感有三点:
2011-07-12 10:24:46
官建文:
第一,这像是中国2010年中国新媒体的一个小百科全书,它提供了2010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大量数据,勾勒出了2010年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历程,从新闻网站到搜索引擎到物联网,从博客到微博客,从数字报纸到多媒体互动杂志、手机报,从新媒体视频到数字电视、手机电视,从电子书到电子图书馆,大的事件、大的趋势和主要的发展数据,这里面都做了具体的介绍。
第二,这是一本厚重的书,它汇聚了多方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专家们,还有中国社科基金资助的重大项目的成果,体现了当今中国新媒体的研究水平。
2011-07-12 10:30:28
官建文:
第三,这是一本有可读性的书,尽管这是一部研究著作,很有深度,但是它读起来并不觉得深奥,书中有大量的调查数据、图表,文章的前面还有摘要,文章里面有小标题,观点鲜明、眉目清楚,阅读起来比较轻松。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精神食粮。中国的新媒体发展蓬蓬勃勃,日新月异、日彩纷呈,比较而言,新媒体的研究却有些逊色,期待我们的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特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这样的“国家队”能够出版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让新媒体的研究也像新媒体的实践一样那样亮丽、那样光彩照人。
2011-07-12 10:31:07
谢寿光:
感谢官总裁对新媒体蓝皮书的高度肯定。下面有请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杨明品副主任讲话,大家欢迎。
2011-07-12 10:32:35
杨明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十分荣幸参加今天的新媒体蓝皮书发布会,我代表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衷心祝贺我国第二本新媒体蓝皮书的出版。参加发布会之前我拜读了这本蓝皮书,这本蓝皮书不仅聚焦了我国新媒体发展的热点问题,对很多前沿问题也进行了分析,而且对新媒体的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数据丰富、分析精到,特别是在方法中对于新媒体发展的观点和判断我非常赞同,比如说中国新媒体在全球视野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品格和中国特色彰显、社会化和融合化的组织作用凸显和普及化中的有序性渐显,等等判断,以及网络的社会化、社会的网络化等等,都很有启发意义。一些研究报告还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总之,这本蓝皮书观点非常多,内容非常丰富,也为广电总局编撰中国世纪新的蓝皮书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启示。在此,对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表示感谢。
2011-07-12 10:34:13
杨明品: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深度开发应用和扩散,不断催生新的传播形态,而且推动着平台、产品、内容和终端的多层面的融合和互动,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在新的技术条件下都在向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融合化发展。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也将在融合中共生、共长。
首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正在加速融合,这种融合既为新媒体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又为传统媒体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第二,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虽然融合在实践和政策层面现在还未有一个清晰的图景,但是在实践中这种融合正在加速推进。在市场竞争和深层压力的作用下,以广播电视和报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各种方式的融合正在不断探索和融合中,并且取得了有益成果。
2011-07-12 10:36:45
杨明品:
第三,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在制定新媒体领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还存在着以传统媒体的思维方式进行简单的单向融合和简单的“一致”融合,实际上是传统媒体的翻版,这种融合虽然是融合初期的必然过程,但是如果不加快扭转,势必会影响到融合的进程,也会影响到传统的发展,可能会丧失传统媒体的发展机遇。媒介中对于限行的政策也形成了冲击和挑战,对于传统媒体的管理可以说是一个相对闭合时代和行政的管理,而新媒体完全是开放的和社会化的媒体,这些是融合给管理带来的难题,如何让管理促进发展,如何发挥管理的积极作用,需要我们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政策,由传统媒体下的管理政策向融合媒体,或者新媒体下的管理政策转型。新的管理政策,应该是政府与社会有关各方的共同治理,这是政策创新的重要问题,而核心是在保证意识形态与文化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媒体产业的发展。
2011-07-12 10:38:22
杨明品:
对于新媒体的发展,人们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中国新媒体蓝皮书恰恰是全社会思考新媒体发展、总结新媒体发展得与失的平台,特别是新媒体蓝皮书凝聚了各个方面专家学者的智慧与思想,对新媒体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年度的检讨和审视,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我相信,新媒体蓝皮书在整个中国新媒体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作用不仅仅是一本著作,更是一种力量,一种信息的力量,一种探索的力量,也是一种思想的力量。谢谢。
2011-07-12 10:39:14
谢寿光:
感谢杨主任的致辞,我们和广电总局发展研究院也有皮书的合作,也期待广电蓝皮书的新一版很快就发布了。下面有请新媒体蓝皮书的副主编、上海大学文科发展研究院院长吴信训教授致辞,大家欢迎。
2011-07-12 10:40:11
吴信训: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作为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协编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大学文化管理与经济发展的代表,今天我出席这个盛会,很高兴有这么多的同仁欢聚一堂,祝贺我国新媒体蓝皮书在第二个年头的问世出版,再次说明新媒体年报的编辑出版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当今的时代是新媒体的时代,当今世界,新媒体是发展变化最快的新事物,是广大民众参与和应用最广泛的新事物,也是各个政府最关注的新事物。
新媒体的发展之快,不仅是它自身的面貌、形态与功能日新月异,而且飞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乃至社会交往的方式与状态,也不断对人类如何更好地发展新媒体、应用新媒体,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新媒体蓝皮书从去年问世,它就显示着、意味着编辑者们是凝聚全国新媒体学界、业界同仁们的智慧,比较全面地刻划、展示中国新媒体发展在每一周年的图景,并且在持续的关注中推进探索中国新媒体乃至世界新媒体能够持续良性发展,不断造福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前景与路径。
应该说,承蒙广大朋友的关怀,今年的新媒体蓝皮书比起去年的第一部新媒体蓝皮书,在实现编辑者和出版者的愿望上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年报全书的内在结构更加耀眼突出,层次分明,视野开阔,理论见解也更加深入。当然,仔细推敲,也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我相信,就像现实中新媒体的发展不断更有佳绩一样,《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的2012、2013、2014也会年年更有佳绩,谢谢大家。
2011-07-12 10:41:35
谢寿光:
期待和传媒研究界的专家们进一步合作。下面有请新媒体蓝皮书编委、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钟瑛教授致辞,大家欢迎。
2011-07-12 10:42:35
钟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午好!首先衷心祝贺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顺利出版,这是继2010年新媒体蓝皮书首次出版之后的又一必然的巨大收获,在祝贺的同时,非常感谢皮书的组织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非常辛劳的付出,在全国范围内整合学术力量,发布这样一个高品质的新媒体研究报告,除了需要高人一筹的学术眼光,更需要强烈的责任心与无私的奉献精神,我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有幸参与皮书的撰稿,见证皮书的发展,使我与我的团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追随皮书的发展,促使我们不停地追踪新媒体发展前沿与热点问题,2011年皮书中收录的1998到2011年中国重大网络舆论事件及传播特征,正是这一过程的小小收获,该研究报告对1998到2011年重大网络舆论事件210起进行了系统梳理,以1998年为起始,是因为最早的网络舆论事件就是克林顿拉链门事件源于这一年,2010年是因为皮书的截稿日期是2010年初期,报告对于广泛的文献追索,揭示出我国重大网络舆论事件的基本状况与传播特征,在时间上,网络舆论事件的发展呈现出波浪状不断上扬的趋势,在2008年与2010年形成两个明显的高峰,2008年是众所周知的多事之年,2010年是微博元年。在空间上,网络的关注度与区域的发展密切相关,在2000年以前,大多舆论事件源于国外,像克林顿拉链门事件、应急排华事件、中国大使馆被炸事件,到2000年之后,逐渐向中西部发展,2003年以后,东部发达地区一些大城市成为舆论事件的焦点,重大网络的事件更加关注政治、文化、经济上强势的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首当其冲,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私人企业主,这与中国社科院十大阶层的发展是非常吻合的。
2011-07-12 10:43:15
钟瑛:
在所设内容上,网络舆论事件更多的聚焦于政治与民生问题,官员腐败与管理能力受到高度关注,在信息源头上都是分析之前,我以为互联网是最重要的信息源头,分析之后发现40%的重大网络舆论事件的信息源是源自传统媒体,然后再扩散,在网络媒体中,论坛作为信息源是首当其冲的,其次是博客。在影响与效果上,网络舆论如果引导得当,它能够非常明显促进事件的正向发展。
总之研究显示网络事件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目前有不少学者在基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建构各种分析指标,这些研究都会有利于我们对网络舆论事件规律的掌握,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管理与引导舆论事件的发展。在这些不断深入的研究基础上,我相信明年新媒体蓝皮书的内容会更加精彩。谢谢各位。
2011-07-12 10:43:55
谢寿光:
感谢钟教授的致辞。下面有请新媒体蓝皮书书籍支持单位,北京缔元信公司总裁秦雯女士发言。
2011-07-12 10:45:40
秦雯: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非常高兴再次参加新媒体蓝皮书的发布会。我感觉这一年我们的进步非常大,确实第二本书比第一本书有很大的提升,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对新媒体发展特征的把握上。刚才几位专家和老师已经对这本书的成就做了很好的总结,我也再补充三点:
第一,蓝皮书从社会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和研究新媒体,这对我们本身从事互联网行业的,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在面向市场和面向商业环境下工作的,研究机构,甚至新媒体的运营单位非常有参考价值,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第二,这本蓝皮书覆盖面非常广,把新媒体的热点问题都抓住了,而且研究得也比较透。
第三,这本书的数据和事实非常丰富。这是我看到的第二本新媒体蓝皮书取得的很大成就。因为还要往下做,我着重讲一下希望和建议,为明年的蓝皮书能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2011-07-12 10:46:27
秦雯:
建议一,基本面的概念梳理,比如什么叫新媒体?什么叫网络媒体?其实在整个行业里这方面是比较乱的,尤其在“三网融合”的条件下,其实未来的手机和电视都是互联网,是不是未来的IPTV、交互电视业可以叫新媒体,这个工作都需要梳理,新媒体发展很快,新的应用、新的模式、新的表现形式是层出不穷的出来,我们每年的梳理对记录新媒体的发展足迹是很有价值的。
建议二,整个研究体系和研究方法的梳理,我们现在还是在一些节点环节来做某一个点的问题的研究,整个新媒体的构成,怎么架构体系,站在社会科学的角度,探索出有规律、有方法性的研究。
建议三,一些前瞻性的工作,互联网的原始驱动力是技术,很多新媒体的新形势的出现实际上是跟技术密切相关的,在这个前提下,技术对新媒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包括像这两年开始兴起的微博、SNS这样的新媒体的新业态,它的技术特征是什么?我们已经把新浪的新闻频道叫成媒体了,不是把人民日报叫成媒体,和传统的网络媒体有什么不同,未来可能的导向可能是什么样的,这是需要研究的。这个东西不是商业机构能做得到的,反而是我们社科领域或者学术机构最有功力做这件事的。
建议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新媒体从开始有的第一天就离不开传统媒体,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一方面是新媒体怎么借鉴传统媒体,反过来可能更要研究的是传统媒体在新的环境下怎么能够发展和生存。我上次参加官总那边的研究院成立的时候也谈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业界比较关心问题。
最后,祝贺蓝皮书的成功,也预祝蓝皮书系列越做越好。
2011-07-12 10:47:12
谢寿光:
感谢秦总的鼓励,非常精到的见解,以及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也有助于我们新媒体蓝皮书以及整个皮书系列如何进一步提升。今天出席会议的除了媒体朋友以外,还有韩国首尔大学的姜明球教授,我们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
我们期待着明年甚至更早的时候第三本新媒体蓝皮书的问世,也希望这本新媒体蓝皮书能得到媒体的广泛传播和解读。谢谢大家的光临,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2011-07-12 10: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