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为了宣传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展示文物保护成果,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让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生活,市委宣传部、市文物局共同主办了“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其中,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活动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将于6月11日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行。
天津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青区杨柳青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五大道”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蓟县西井峪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蓟县县城为市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明长城天津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5处。如今,天津市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历史厚重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与市民文化休闲、旅游生活息息相关,成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此次活动将推出《天津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展览》。展览通过400余幅照片和翔实资料展示天津市“三普”工作的历程和成果,让观众了解身边的“国宝”。天津市拥有明长城、京杭大运河、海防线三项跨区域线型文化遗产,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遗产遗存丰富。2007年9月,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天津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启动。本次普查新发现的近千处不可移动文物在时代内涵上具有突破性的重要意义,许多文物点填补了本地区文物时代或类别的空白。工业遗产、明长城、京杭大运河、水下文物等专项调查以及乡土建筑、20世纪遗产等新增文化遗产品类调查工作成效显著。
此次活动还将设立咨询台,由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和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资深专家面向观众现场开展文物法律、法规和文物知识咨询以及文物鉴定活动,发放《文物保护法》等宣传材料。为了形成更为广泛的宣传声势,全方位营造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主办单位将在全市重点区、街、县、乡(镇)村、古建工地和各考古发掘现场悬挂文化遗产日宣传条幅;投递“珍重文化遗产、共筑幸福家园”宣传册;通过中国移动短信平台面向相关单位和市民发送文化遗产公益短信20余万条。
6月11日上午9时,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办《发现我们的过去——探索水下文化遗产》专题讲座。天津市沿海辖区包括滨海新区塘沽、汉沽、大港区域,水下文物调查范围包括3000平方公里的海域和内陆河道、水库等区域。天津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将为观众讲授水下考古工作流程和水下文化遗产生存环境保护等相关考古学知识以及潜入渤海10余米深的海底进行“水下瑰宝”探索的奇妙经历。观众可届时参与。(记者 张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