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2009年我国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各地高度重视,积极推进。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出台后,各地加紧谋篇布局、加快具体落实,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但是,实际推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关注与反思。概括说来,须谨防五种倾向。
一防盲目跟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各地积极加以贯彻落实,既在情理之中,也是惯性使然。但也不排除有些地方并没有经过反复推敲和论证就匆忙决策、急促上马。一拥而上、过段时间又一哄而下势必会引发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六大高耗能行业近年来的产能过剩问题,至今还时时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即使是现在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需预防将来的产能过剩。当然,经过市场充分选择与调节后,过剩也好、重复也罢,恰恰是一种维护竞争机制的市场健康状态。说到底,真正要坚决反对的是未经科学论证盲目铺摊子和不按程序擅自乱上马项目,以避免低水平过剩及重复,造成恶性竞争,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各地大可不必盲目跟风,而应独立和冷静地思考,科学和慎重地决策。
二防千篇一律。各地在重点产业选择上的相同或重复,某种程度上会造成产业同构和同质竞争。尽管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因为选择雷同也反映出相同的这个方面本身就是带有普遍性和共性的,而且同构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也是有集聚之功的,但从中长期发展来看,区域产业同构特别是各省之间的产业同构会造成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和内耗严重,也不利于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所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还是要尽可能相对集中,有所差异,避免重复。
三防包办代替。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一定要围绕市场,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主导下的内生发展路径,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的激励功能,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和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不能由政府一手包办。当然,政府引导作用也不应忽视,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政府作用尤显重要,但归根到底政府是起助推器和催化剂的作用,绝不能包办代替。因此,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要逐步实现财政与企业共同投入向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为主转变,让市场机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资金、技术和管理问题。
四防低端跟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充分利用科技革命和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建立起来的,因此,对产业和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要求更高。只有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和产业高端,有重点、有步骤地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才能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引领未来发展的方向。低端跟随、被动跟从都只会让差距越来越大,最后就只能是被动挨打。
五防急功近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但个别地方暴露出急功近利的思想,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短平快和出效益,而忽视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这样做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是极其需要科技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驱动的。而自主创新不是短期可以完成提高的,需要有长期坐冷板凳的精神,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我们需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越是困难越要静下气来、潜下心来,苦心钻研、奋力攻关,这样自然就能修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正果”。(于新东 牛少凤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