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门工作人员为市民讲解假冒伪劣商品的识别方法
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为群众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轻点鼠标,喜爱的商品就可以轻松到家。近年来,网上购物正由一种网络时尚,逐步转变为大众常用的消费模式之一。与此同时,其中的各种消费陷阱也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A 记者调查:网购正在走向“大众化”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日前,李小姐在商场里看上一款红色风衣,但是,在试穿满意后,她并没有马上买下来。她回到家里,用电脑打开一购物网站的首页,从上面搜索到自己刚刚看上的那款风衣,然后,在网店的交易页面上熟练地点击着商品的货号、尺码和颜色,最后,点击成交付款。看到电脑上显示交易成功,李小姐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其实,现在我的很多朋友都是这样做,先在实体店里看好喜欢的衣服款式,试好尺码,然后,再到网上去买。”李小姐告诉记者,与实体店特别是那些大商场相比,同一品牌、同一款式的服装从网上买的话,要便宜许多。比如她刚买的这件风衣,商场里卖2000多元,而在网上,标价才1800元。如今,她身上所有的衣服几乎都是从网上购买的。
近年来,网上购物这一新兴购物模式在我市迅速发展,特别是近两年,网上购物已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市民秦先生告诉记者,他就特别钟爱网购,到现在为止,自己已经从网上买了两部手机、一部MP4、一套整体橱柜和大量的书籍、CD等物品。秦先生说:“网上购物就相当于‘在家逛商店’,订货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且,购物从订货、买货到货物上门都无需消费者亲临现场,既省时又省力,还可以买到许多在石家庄当地没有的商品。尤其是,价格也比一般商场的同类商品便宜。”
日前,记者对省会部分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20名市民中,有9人曾经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其中,经常在网上购买商品的有7人。调查显示,目前,消费者从网上购买的商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从书、CD、软件,到服装、化妆品,再到家用电器等均有涉及。
网上购物新兴的交易方式和服务理念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商家和传统商家加入其中。据了解,目前,我市的北国商城、东购等实体商家也已纷纷开通网上商城,都在为争取更多的客户而努力。
B 案例回放:网购屡屡遭遇陷阱
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暗藏着陷阱,近年来因网购而上当受骗的消费者屡见不鲜。
案例一:花费千元买来手机模型
去年下半年,新乐市消费者协会连续接到两起网上购买手机被骗的投诉。2010年7月底,新乐市协神乡褚邱村一位姓熊的先生到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称,通过网上购买了一部某品牌手机,价格是1100元,然而,付款收货后才发现,商家寄来的根本就不是手机,而是一个手机模型。8月初,当地另外一位姓张的消费者也反映,通过网上购买的一部价格为1150元的手机,在付款后同样发现是一个手机模型,根本不能使用。
两位消费者在与各自销售公司联系时,对方都说不要着急,在发货时出现了差错,过几天再给邮一部新手机。考虑到如果货款已经汇到销售公司,消费者维权会更加困难,新乐市消协的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与投递公司联系,及时为消费者退回货款,才为消费者避免了损失。
案例二:两千元的手机疑似假货
去年年底,市民陈先生在网上看中一款价值2000多元的某品牌手机,并选择通过货到付款的方式购买。一个星期后,陈先生收到网上商家寄来的手机。在接收手机时,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陈先生必须先签收付款,才能打开包装。然而在快递人员收款离开后,陈先生打开包裹却傻了眼。因为,他发现该手机的做工非常粗糙,商标和标识也模糊不清,看起来很像假货。
随后,他向相关部门投诉,然而,无奈的是,陈先生除了知道网上卖家的一个QQ号,便再也无法提供其他更多的信息,使维权陷入了僵局。
C 消协分析:解决网购投诉难点多
“现在,消费者在网络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而且难于解决。”市消协有关负责人表示,分析我市消费者的相关投诉可以看出,目前,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网上产品广告宣传与实物不符、商品质量难以保证、送货不及时、交易诚信度低等。比如,部分不法商家以高质低价为诱饵推销其商品,消费者得到的商品与其宣传的品质相去甚远。
另外,还有一些网络商家,特别是团购网站,经常向消费者推出一些低价的购物卡或消费券。消费者持有该类消费券或购物卡,在实际消费时往往存在限制条件,而商家却并未明示,使消费者享受到的服务大打折扣,或根本无法使用。由于购物方式是在网上,消费者手中掌握的有时只有一个电话号码,没有其他任何销售商的资料,也没有明确的投诉对象,致使投诉解决起来比较困难。
此外,由于网络购物的非现场性,消费者无法对产品真实情况进行直观感受,加之经营者设置的一些减轻、免除自身责任,限制消费者权利的不合理条款,置消费者于被动地位,一旦产品出现问题,消费者有时也很难要回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