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力神电池、赛象科技、天地伟业一个个出自滨海高新区的企业正在全国乃至世界叫响。几年前这些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如今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行业的领头羊。
天地伟业数码总经理戴林说,我们是在天津滨海高新区这片沃土上发展起来的,是这里的创新创业环境培育了我。
有人说,天津滨海高新区像一块磁石,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科技创业者;也有人说天津滨海高新区像一个摇篮,将一个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成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滨海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719家,占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22%,占天津滨海高新区企业总数的56%;500万元以上规模科技型中小企业469家,其中新能源、软件与高端IT、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的企业所占比例达到81%,销售收入达到485亿元,占高新区销售收入总量的48%。
创新创业者向往的热土
华翼蓝天科技公司总经理谷增伟这个留学归来的博士,2003年只身一人来到滨海高新区,欲要自主研发生产飞行训练器和模拟机,资金不多,滨海高新区的海泰公司投给了他50万元,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
做模拟机,当时国内还是一片空白,投入很大,要向国外购买数据包、购买生产设备,注册的100万元,很快就花完了。2005年,中国商飞ARJ21项目招标,作为唯一一家与国外同行竞争的模拟机制造商,他们参加了投标。然而对于这个1500万元的大项目,对方不放心,要求履约担保。
当年的华翼蓝天固定资产只有几台电脑,公司账面还负着债。谁敢担保阿!正在走投无路时,滨海高新区看到了这个项目的生命力。由高新区直属企业海泰担保出面在ARJ21项目合同上郑重签字,华翼蓝天收获了发展的第一桶金。
“现在,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通过参与新舟60和空客A320项目的建设,华翼蓝天销售收入已经突破2000万元,在外环20亩产业化用地上盖起了新厂房。“没有高新区的支持,我们不可能有今天。”谷增伟说。
天地伟业总经理戴林告诉记者:“10年前,我是骑着自行车来这儿创业的,现在,我们企业每年给优秀员工发3台帕萨特。”作为第一家入驻滨海高新区的企业,在天地伟业总经理戴林看来,园区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高新区的政策好,领导们理念很先进,沟通很方便。在我们发展的紧要环节,园区都给了我们帮助。”戴林说,“我们企业就扎在这了。前年,有地方给我50亩地,还能帮忙盖楼、申请贷款,我们都不去……”
如果说,贴心的服务,真诚的帮助是高新区吸引一批批创业者的秘诀的话,不如说,他们多年来致力于不断为企业打造创新创业的环境,为企业不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三级孵化是滨海高新区早期创造的一种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模式,也是他们为企业创造创新创业环境的具体体现。如今这种模式,不断创新形成了滨海高新区的特色和一整套完整的孵化体系。这一体系正在成为推动滨海高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滨海高新区拥有6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其中留学生创业园、国际创业中心成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金字招牌”。
滨海高新区科技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三级孵化”顾名思义分为三级,一级孵化主要是为科技水平高的初创企业提供创业服务;二级孵化是为重点企业提供产业孵化服务和增值服务,促进特色产业基地创新能力的提升;三级孵化让成熟企业做大做强,大大缩短从研发、成果转化到实现产业化的时间。在这个孵化过程中滨海高新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务内容。与其相应的滨海高新区还有一系列服务举措,如,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帮助企业申报科技立项、建立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等。
科技“小巨人”从这里起步
在天津,说起科技小巨人,还得从滨海高新区谈起,早在2008年他们就启动了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从政府的角度,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2008年滨海高新区首次推出了小巨人成长计划,当年列入培育计划的企业有33家,当年这些企业销售收入就同比增长了64%。2009年100家企业列入计划,虽然当年赶上了金融危机,但企业年收入较2008年增长了41.95%。
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这是滨海高新区实施小巨人成长计划的服务措施之一。企业一时资金短缺,他们帮助解决;企业扩大规模需要场地,他们领着企业在高新区去看;企业需要政策支持,他们帮助咨询,并尽全力予以支持。计划实施两年多来,他们帮助企业共申请国家、天津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产业化项目70多项。曙光计算机、中科遥感公司等获得了天津科技创新专项资助,迈达医学、德力电子等获国家发改委产业化项目资助。曙光计算机、中科遥感等企业入选国家863计划。2009年33家企业进入天津市科委与高新区管委会联合组织的“保增长、上水平、渡难关”立项支持,资金总额达到1370万元。
融资难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为解决小巨人成长计划企业融资难问题。滨海高新区先后建立了高新区贷款平台、担保平台、股权融资平台、企业改制上市平台。两年来,企业通过贷款担保平台获得贷款额度接近10亿元。锐新电子、曙光计算机、生机生物等一大批企业在此平台下获得了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滨海高新区还通过引导资金对曙光计算机、中科遥感、中科蓝鲸分别予以投资1000万元,同时吸引社会资金近5000万元。随着投融资环境的不断提升,小巨人成长计划中有12家企业获得包括债权与股权在内的各类融资1.8亿元,获得银行授权信用额度超过2.2亿元。目前列入小巨人成长计划的企业已有6家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曙光计算机、锐新电子等正积极争取在主板上市,天大求实、凯发电气等近20家成长计划的企业有望登陆创业板。滨海高新区已有上市企业16家,占到全市上市公司数量的44%。
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列入高新区小巨人成长计划的企业,就在一些关键技术、关键产品以及技术研发上就取得了重大进展,从而大大提升了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
五大工程联合打造“小巨人”团队
2010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将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定了下来,明确提出,发展科技中小型企业要形成铺天盖地之势,要加快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
各种政策、资源开始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天津动起来了,一个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铺天盖地之势,随之而来。
作为在培育科技小巨人先行一步的滨海高新区,在享受先行一步成果的同时,也感到了压力。
2010年10月25日,“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动员大会”在滨海高新区海泰大厦举行。一个《滨海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方案》出台了,滨海高新区要打造出一个科技小巨人团队,要让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这里形成铺天盖地之势。
《方案》明文规定,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发展5大工程,实施20项具体措施,落实22条支持政策,使高新区成为天津市自主创新的高地、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的领航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和承接地。通过打造科技金融服务网络、构建现代孵化体系、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人才吸引与培养平台,建成一个系统、全面、科学的适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营造一个创新创业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与国际规则和标准相适应和接轨的政策制度体系,促进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与国际产业接轨,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何种资源的最佳配置,融入国际经济和技术发展体系。
这是一个加快滨海高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道路的方案,它将把加快滨海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聚合工程”:围绕五大主导产业,聚集各方面创新要素,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滨海高新区转化和产业化。通过开展产业招商等一系列措施,五大主导产业的科技型企业将超过5500家。
——“培育工程”:通过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政府引导资金和社会资源,根据初创、发展、壮大等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发展需求,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与服务,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创新工程”: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企业快速发展。通过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强技术改造、完善技术服务平台等措施,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承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一大批处于快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服务工程”:吸引高端专业团队,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和引导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支撑作用,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利用高端专业人才团队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载体工程”:围绕主导产业,推进专业特色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围绕滨海高新区主导产业,按照“三级孵化”模式,推进高新区专业特色产业孵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再建10个孵化器,其中专业孵化器7个,孵化器总规模达到260万平方米,为进一步打响“火炬”孵化品牌,奠定良好的载体基础。
滨海高新区吹响了加快科技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号角,他们要聚集一大批科技中小企业来这里创业,他们要培育出大批科技小巨人。
“十二五”期间,天津滨海高新区要聚集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1万家以上,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00家以上,销售收入达1亿元的企业300家以上,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企业20家以上,均占到全市的20%。滨海高新区科技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滨海高新区经过反复研究后确定出的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万千百十”发展目标。在达到这一目标的同时,五大主导产业的企业数量比重将由现在81%提升到92%。
在硬件建设上,滨海高新区将在在滨海科技园、华苑科技园建设150万平米的孵化基地,为新增3300家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从硬件建设到软件打造,从政策吸引到资源聚集,从规划制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滨海高新区正在聚集力量,全力打造一个庞大的科技小巨人团队。(冯国梧)
![天津滨海高新区召开2011年度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宣讲会。](http://www.022china.com/uploadfile/20110309/20110309114331633.jpg)
天津滨海高新区召开2011年度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宣讲会。
滨海高新区10亿元扶持科企 5年内形成“铺天盖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滨海新区区委、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若干意见》,加快滨海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步伐,构筑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高地,滨海高新区出台了《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自2011年5年内,安排10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该政策自2011年4月15日起实施,有效期为5年。【详细】
![天津滨海高新区2011年度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宣讲会议现场。](http://www.022china.com/uploadfile/20110309/20110309114342224.jpg)
天津滨海高新区2011年度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宣讲会议现场。
滨海高新区召开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宣讲会
为更好地推动滨海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帮助区内企业了解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及滨海高新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鼓励政策,今天(3月9日)上午,滨海高新区召开2011年度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宣讲会。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余学林、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齐成喜、滨海新区科委主任阚永才、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处长张力出席会议。会议由滨海高新区工委副书记张世军主持。滨海高新区两委各部门负责同志,海泰集团招商部、海泰咨询公司负责同志以及300余家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代表与会。【详细】
天津滨海高新区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2011年-201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方案)
滨海高新区坚持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加快建设以研发、孵化、服务三大功能为支撑,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创性地提出了“三级孵化”理念,全方位打造创新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快速成长。【详细】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促进滨海高新区发展的主体力量-滨海观察
滨海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赵海山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会上表示,科技型中小企业现已成为滨海高新区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详细】
头条回顾:
![迎接国家“十二五” 中科遥感助力天津信息化](http://www.022china.com/images/newsimg/smallimg/12997391182J5co_.jpg)
[高新区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纪实] [中科遥感“GTServer卫星遥感应用服务平台”获奖] [中科院院长视察中科遥感]
|
项目概况 |
项目规划 |
设计理念 |
发展环境 |
政策解读 |
![](http://www.022china.com/uploadfile/20090611210344299.jpg) 精彩聚焦 |
|
升天智城 以人为本 腾飞中的滨海高新区软件园
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是滨海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凭借独特的区域优势,着力打造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核心区。现已拥有“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等多个国家级品牌,在全国服务外包最佳园区的排名中名列第七位。[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