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据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好成绩,主要农产品实现了有效供给,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全省农业生产指标进入全国前列,辽宁昂首跨入农业大省行列。
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我省粮食产量达353亿斤,居全国第13位;蔬菜产量3764万吨,居全国第5位;水果产量600万吨,居全国第5位;肉类总产量435万吨,居全国第7位;蛋类总产量286万吨,居全国第4位;奶类总产量130万吨,居全国第8位;水产品产量575万吨,居全国第4位;44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8300亿元,增长2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491亿元,增长44%;农民人均纯收入6908元,实际增长11.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00元以上。
2010年,我省超额完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第一个“三年倍增计划”任务,44个县(市)的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一县一业”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全省日光温室面积突破600万亩,居全国第一位;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花生种植面积达到132万亩,占全省的20%,居全国县级第一位;岫岩满族自治县食用菌面积6万亩,居全国县级前10位;东港市的草莓种植面积15万亩,居全国县级第一位;北镇市的设施蔬菜面积56万亩,与山东寿光相当,居全国县级前2位;凌源市的花卉年产值8.15亿元,居全国第2位;开原市的生猪年饲养量、出栏量、年加工能力,居全国领先水平。
“十一五”是我省农业大发展、快发展的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了1倍多,年均增长15.9%。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350亿斤左右,设施蔬菜面积由320万亩发展到900万亩,增长了近2倍。肉蛋奶产量增加了230万吨,增长37%。水产品产量增加150万吨,增长35%。
“十一五”也是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5年,特别是近3年实现了倍增。县域经济总量增长了2倍多,由占全省的30%左右发展到占全省的46%,接近全省的半壁江山。县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了4.7倍,年均增长3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8%,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