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2011年,或许会是众多影视企业集中上市的一年。
近日,有消息称,今年将有中影集团、上影集团等近十家影视企业在国内或海外上市,其中中影、上影最近都在加紧上市准备工作,其它拟上市的影视企业还有海润影视、北京金英马、慈文影视、芒果传媒、宏梦卡通等。
2009年,华谊兄弟登陆创业板,开启了国内影视企业上市的破冰之旅,不仅为自己拓宽了融资渠道,也为国内影视企业提供了中国版范本。而在国内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影视企业争先恐后上市能否紧随华谊兄弟之后踏上资本市场之路呢?
影视企业批量上市时机成熟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大牛市的到来,华谊兄弟、星美、嘉禾、博纳等公司在境内外股票市场纷纷上市。
在前不久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电影导演表彰大会上,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率该集团领导班子举行“中国电影股份之夜”,借此宣布中影集团力争今年年内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据了解,中影上市已获得广电总局批准,目前正在积极运作,预计2011年登陆国内A股市场。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影股份的上市显示了国家对电影产业的扶植,预计中影股份的上市,将推动更多的影视文化公司上市。同时,随着国内影视公司陆续上市,投资将会变得更加科学和合理、财务将会变得透明,有利于改变目前国内影视产业不成熟规范的地方,有利于电影产业化的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电影产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之中。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内地电影票房突破100亿元大关,较2009年增幅接近40%,约为2005年票房收入的5倍。这100亿元票房中,国产片票房达60亿元以上。
中投证券预计,2011年内地票房收入将有60%的高速增长,达到165亿元。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昨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去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电影企业重组上市。去年国内电影票房突破百亿大关,在政策利好的大环境下,我国影视产业发展迅速,影视产业已经发展成熟,到了批量上市的时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奔赴资本市场解决资金难题,将有助于我国影视产业加快发展步伐。
先上市企业将获得发展主动权
据韩三平介绍,中影股份上市之后将着力于打造中国电影的完整产业链。除了将继承中影集团全部的影视主营业务及相关经营性资产和资质,还将形成影视制片、制作、发行、营销、放映、影视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条。
“目前的中国电影一片火热,但在投资、制作和发行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够成熟和完善的地方,上市公司将加速改变这一局面。”香港导演、全国UME国际影城的老板吴思远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事实上,被誉为“中国电影第一股”的华谊兄弟来说,更是早早尝到了上市的甜头。
据了解,华谊兄弟目前通过上市募集到的资金,影片投资规模无论是单片还是整体数量都明显扩大:2010年前三季度投资拍摄电影11部,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倍,而其中《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更是华谊兄弟首部独力投资的影片;票房收入比2009年同期增长226.88%,电影衍生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353.79%。
蔡灵表示,上市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为影视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融资平台,为企业快速发展解决资金难题,在国内影视产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率先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同时上市也是对企业品牌最好的宣传,更容易获得投资者以及消费市场的认可。如果国内影视企业能够在国外上市,将有助于我国建立类似迪士尼、华纳之类的全球知名影视品牌,加速国产影视剧“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她还认为,对于大多数规模较小,主营业务在行业中表现不是很突出,没有核心竞争力,甚至未来发展方向都不甚明确的影视企业而言上市条件并不成熟,即使上市了也不会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包括上影、中影、万达院线在内的实力较雄厚、盈利模式比较稳定的影视企业则可以抓紧布局上市计划。
但同时,蔡灵也指出,当然其间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影企为了上市融资而过分夸大企业实力,很有可能会出现破发的情况,对企业未来发展将产生致命的打击,而且上市之后企业自主权会稍微有所降低,更多的考虑投资者的心理,瞄准短期利益,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