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11月中旬,滨海新区大神堂风电场一期的全部13台风机实现并网发电。项目一期每年可提供5200余万千瓦时的绿色电能。“如果按照每户每月用电87度来算,可供5万个家庭用一年。”风电场负责人介绍。作为新区首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风电场,该项目拉开了新区新能源应用大戏的新一幕。
“到滨海新区去!”这已成为国内外风电制造企业的共识。新区目前聚集了国内超过六成的风机叶片生产企业,各类风电企业超过30家,密度堪称国内之最。从维斯塔斯、苏司兰、歌美萨这些国际巨头,到华锐风电、明阳风电等国内领头羊均已落户新区。随着SGS风叶测试实验室厂房在今年10月份全面建成,新区成为亚洲首个构建起风电设备研发、生产、检测、应用完整产业链的地区。
在风电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新区在新能源产业另一重要领域——光伏产业也正逐渐驶入快车道。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发源地,晶硅制造、多晶硅电池、非晶硅薄膜电池、非晶微晶叠薄膜电池、多晶硅电池组件等均在新区设有相关公司。近年来,京瓷太阳能、皇明太阳能等知名企业争先抢滩滨海。今年年初落户滨海高新区的友达光电项目,目前一期已建成投产,二期施工也已全面展开,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形成1000万兆瓦的产能。
与此同时,绿色电池产业集群也在新区初步形成。“今年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动力电池业务的产值将达到4亿元。”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作为国内锂电池生产领域的领军企业,该公司去年以来先后宣布与中海油、美国迈尔斯公司展开合作,通过超百亿元的外部资金“输血”,该公司正在建设国内最大的绿色电池生产基地。
新能源应用在新区也正呈燎原之势。在新区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一批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全速建设。作为天津市唯一列入国家海岛名录的三河岛,岛内夜间照明灯全部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空港经济区内的阿尔斯通屋顶太阳能发电工程,是天津最大的太阳能发电项目,该项目一期预计年发电量可达50万千瓦时。此外,龙源、大神堂、大港10万千瓦电场等一批风电场也已陆续开工、建成。新能源正“点亮”新区百姓的生活。(记者 王森)
|
项目概况 |
项目规划 |
设计理念 |
发展环境 |
政策解读 |
 精彩聚焦 |
|
海泰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引领滨海高新区建设
当前天津市作为全国11个BPO城市示范基地之一,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成为带动天津发展的一大机遇。目前,天津市已经把BPO产业列为全市的一项重点工程。滨海高新区凭借独特的区域优势,着力打造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核心区。对此,海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健在做客搜房网时提到,海泰发展将引领滨海高新区建设,以核心竞争力铸就企业辉煌。[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