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 本报记者 杜海 摄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我是一名党员,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捐献自己的遗体为人民服务!”这是南开区华苑街日华里小区老党员周刊发自肺腑的话。这位正和癌魔抗争的共产党员,自愿在死后捐献遗体。昨日,记者采访了65岁的周刊。
支边26载
从洗煤工到工会主席
“我一生都是爱党的!”周刊告诉记者,1966年,21岁的她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干就是26年。她的父亲在当时被认为有政治问题,因而周刊递交入党申请书后,在支边的前25年一直没能入党。周刊并没有气馁,她实实在在做人,任劳任怨工作,从一个洗煤工、装煤工一直做到工会主席。一次,兵团的大荒山煤矿遭遇特大洪水,她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跳入湍急的洪水中抢拾焦炭。周刊的英勇事迹打动了所有人,终于,她在离开兵团前一年入了党。
肺癌晚期
保持乐观坦然面对死亡
1992年,47岁的周刊返津到丝织二厂工作,此时适逢企业转体改制,周刊负责劳资工作,她充分发挥党员团结群众的作用,化解了不少劳工与企业的矛盾。没过几年她自己下岗时,也没有生什么怨言。去年8月,她被医院检查确诊为晚期肺癌,癌细胞已转移至肝脏等脏器。看到诊断书后,周刊显得很平静。
之后的几个月,她隔几天就要做一次化疗,头发掉光了,眼眶也凹陷了,但周刊依然保持乐观的精神。她说:“在洪水中抢拾焦炭我都不怕死,还害怕癌症吗?人终归是要死的。作为党员,更应坦然地面对死亡。”
捐献遗体
为社会奉献最后一份力
发现病情后,周刊的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签一份死后遗体捐献协议。原来,她之前从在市医科大学读书的侄女口中得知,目前医用尸体非常稀缺,一生都想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的周刊深知这是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2009年8月31日,周刊和市医科大学签署“遗体捐献协议”。
也许是她的爱心打动了上苍,几个月后,周刊的病情略有好转,并于近期做完癌症切除术,但她未度过癌症复发期,病情随时可能发作并结束她的生命。虽然身体虚弱,但周刊仍没有放弃她作为党员所秉持的信念:为社区人民服务。在治病期间,遇到日华里社区哪个居民家中有困难,她总是热心帮助;谁家出现了矛盾,她总是耐心调解。该社区党组织几名干部说,周刊没有被病魔吓倒,她的乐观精神感染着每一位社区党员和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