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本月初,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其中指出,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解决“夹心层”住房困难的有效途径。
昨日(6月29日)记者从滨海新区政府获悉,《天津市滨海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发布,其中首次将蓝、白领公寓纳入保障性住房管理规定中。与市区的商品房和保障房不同,蓝、白领公寓和泰达政府公屋属于公共租赁住房,只租不售,而且租金低于市场价的20%。
滨海新区外来工可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蓝领公寓人均居住面积不小于6平方米,白领公寓人均居住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房间整体面积约为60平方米,月租金低于市场价20%左右。
滨海新区的迅速发展吸引了许多大型企业进驻,同时也带来大批外来人员就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为了解决这些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滨海新区在开发区、保税区以及高新区内建设了蓝、白领公寓以及泰达政府公屋,职工可以通过企业向所属功能区提出租赁申请,“如果职工收入较低,相关企业以及所属功能区还会对租房职工提供补贴。”滨海新区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郭富良表示。
凡是在滨海新区内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有意租住蓝、白领公寓的,须提供本人学历证、职称证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所在企业向所属功能区劳动人事部门提出申请,并备案员工身份、来源地、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待遇、投缴社保等相关情况,然后即可入住。
3处公共租赁住房年内竣工服务不同群体
虽然同为公共租赁住房,但是蓝、白领公寓以及泰达政府公屋分别针对不同的群体。
目前开发区已建有不同档次的公寓21处,总建筑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为11.7万名来新区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居住场所。今年开发区还将建设服务外包产业园白领公寓、西区蓝领公寓以及泰达政府公屋等3处公共租赁住房,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项目已完成主体及二次结构施工,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年内竣工。
西区蓝领公寓建筑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主要服务对象是在开发区工作的一线蓝领工人,建成后可以提供400多套住房,为2600多人提供居所。
服务外包产业园白领公寓位于开发区第五大街滨海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内,总建筑面积超过22.7万平方米,预计可入住7000人,主要服务于园区企业的中层以上员工。项目除5栋高层主体住宅公寓外,还将建有停车场和各种商业配套设施。
泰达政府公屋主要为在开发区工作和生活的青年家庭提供过渡性住房,为国内首例政府公屋,房型为40平方米至70平方米不等的单体小户型,分别适合一人、夫妻二人或一家三口居住。目前,公屋正在进行外墙保温层的施工以及内部精装修。按照设计规划,小区里将设置银行、邮局、活动中心、商业等配套设施,还设计有中心小花园,地下、地上停车场等。
公租房解决“夹心层”住房难
目前在中心城区没有专门的公共租赁住房,但滨海新区保障性住房管理规定中的蓝、白领公寓,实际上已经属于公共租赁住房。对此,天津市房地产业协会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房地产研究会副秘书长刘玉录表示,事实上,公租房与现在租赁市场上的房源,最大的区别就是其产权属于政府。蓝、白领公寓的产权就属于政府,因此蓝、白领公寓对开拓本市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替代作用。
“如大家所知,公屋、居屋、组屋是中国香港、新加坡住房保障的成功模式,蓝、白领公寓和泰达政府公屋的运营和管理会为今后天津政策性住房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提供尝试与借鉴,因此目前只面对外来人员的公屋其意义已超出了它的本身。”刘玉录表示,通过公共租赁住房,大量“夹心层”和外来人口可以推迟买房时间,有些甚至可以不用买房,这样对缓解现阶段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稳定房价有重要意义。与滨海新区相比,市区也可以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区域建设公共租赁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