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伤员牵动着全国各族同胞的心,而在一线展开救援的天津医疗队队员的情况也备受本市市民的关注。医疗队员救治了多少伤员?在高原缺氧的状态下工作,他们的身体状况如何?昨日下午,记者再次连线天津医疗队,得知4月17日12时至18日12时,天津医疗队在格尔木市共诊查患者130人次,其中危重症患者5人次;开展手术2台次;会诊5次。天津医疗队累计诊查患者307人次,其中危重症患者12人次;开展手术9台次;进行会诊21次。
18小时救回37岁藏族小伙
天津抗震救灾医疗队是一支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医疗救治专业队伍。由于地震伤员多为复合伤,医疗队发挥多学科优势,实现无缝链接,为救治危重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4月17日9时起,天津医疗队通力合作,昼夜奋战,在格尔木市人民医院救治37岁的藏族重伤患者桑珠巴丁。
4月17日9:00 天津医大总医院肾内科杨定位主任在海西州第二人民医院查房中发现桑珠巴丁的右臂肿胀,两天无尿,全腹压痛等症状。经检查确诊为:右臂丛神经牵拉伤;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能不全;肝挫裂伤。
4月17日12:30 患者往格尔木市人民医院做CT检查。此时,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
4月17日13:00 领队林立军副局长召集由天津医大总医院、第三中心医院、天津医院、天津医大第二医院四所医院的重症医学科、骨科、肾内科等6个学科7名专家为其联合紧急会诊,专家组建议应先行血液透析治疗,降低血钾,再行针对右前臂的骨科减张手术。
4月17日14:30 血液透析开始,天津医大总医院杨定位主任和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透析科护士王丽君在机器旁严密观察,透析至17:30结束,患者血钾降至6.3mmol/L。
4月17日19:00 天津医院骨科主任曾宪铁为患者行“右前臂切开减张术”,手术顺利,1小时后,患者返回ICU病房。
4月17日20:00 天津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陈兵主任对患者进行术后评估,血运明显好转,开始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
4月17日21:30 患者血钾升高。领队林立军副局长再次组织联合会诊,再行血液透析治疗。
4月17日23:30 患者再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4月18日3:30 患者已暂时度过术后危险期,由医疗队重症医学科专家继续治疗。
救援一线
不分本地和外援
据介绍,为了更好的救治伤员,主动协调青海省卫生厅、北京医疗队召开协调会,提出四点工作建议,得到与会者高度认可。
首先,建立跨专业、跨领域、跨学科、跨地区的综合会诊机制。针对伤员重症患者多、复合伤多、年龄偏大多、语言沟通不畅等问题,建议津京两地医疗队各学科专家共同发挥专业优势,共享医疗资源,按伤员所需派专家,提高救治成功率;其次,建立重症患者巡诊机制。针对目前重症患者较为集中,且多集中在格尔木市人民医院的现状,所有医疗队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严防骨科患者发生肺栓塞。要增添必要医疗设备和抢救药品;第三,建立联合查房机制。医疗队专家与当地医务人员融为一体,参与科室查房和交班,以便统一治疗标准和方案;最后、高度重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鉴于震后当地医院情况,应更加重视医院管理和感染控制工作。
电话那端
他的声音有点喘
“从到这后的第一天开始就头昏脑涨,不敢大声说话,否则心悸更厉害。”电话另一端,医疗队队员、第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李智伯医生有点气喘吁吁。严重的高原反应使他头昏脑涨,血氧饱和经常在74%—82%,但这没有阻挡李智伯救治病人的积极热情,实在难受了,他就吸吸氧缓解一下,然后马上投入工作。
李智伯支援的格尔木市人民医院是收治重症伤员比较多的一家医院,从到达的第一天起,他就马不停蹄地忙于救治工作。昨天,李智伯和专家组医生一起,救治了一位从玉树转来的45岁女伤员。看到这位伤员时,她的胸腔闭合性损伤,肺挫伤、创伤性湿肺,由于病人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一度下降至80%,情况十分危急。李智伯马上给其带上无创呼吸机,经过细心地调试,密切观察,很快得到缓解。如今,这位患者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从竹 郭宜鹏 杨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