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日前,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2009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全国共有34个项目榜上有名,本市海河两岸宜居家园工程和华明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名列其中。这是自2001年中国人居范例奖设立以来本市连续第9年榜上有名,累计获奖达15项。
华明镇示范项目
绿色节能 配套便利 换房换出生态宜居
2005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东丽区华明镇成为首例“以宅基地换房”模式建设示范小城镇的全国试点。2008年4月,华明示范小城镇在全世界87个城市106个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展区。此次荣获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更是对华明示范镇的又一次认可和肯定。
华明示范小城镇于2006年3月破土动工,2008年4万多农民迁入新居。村民们用几十年的旧平房换来了宽敞明亮的新家园,也换来了“安居、乐业、有保障”的新城生活。
获奖亮点
模式创新——宅基地换来公寓房
“以宅基地换房”模式,就是在建设小城镇,推进郊区城市化的过程中,原农村居民以其宅基地换取新建小城镇中的一套住宅,原有宅基地统一组织复垦。这是天津市为突破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和体制制约探索出的一条新路。
这一模式实现了土地和劳动力的双重集约,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促进了农村工农业发展。
实现了居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在小城镇建设中大量运用节能环保理念,为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农村做出了有益探索。
规划创新——老村落换成新社区
华明示范镇在规划之初就秉承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空间布局合理,公共配套超前。
规划的华明小城镇安置区划分为4个社区,每个社区细分成30个邻里,每个邻里约300—400户。这样的空间规划尺度宜人且便于管理。小区内道路系统按照“行人第一、公交及非机动车优先、车行顺畅”为原则,充分考虑了各种出行方式者的需要。居住区内学校、消防站、卫生院、社区中心、文化中心、环卫综合大队、垃圾转运站、公共交通站点等公共设施完备,住宅建筑内数字电视、燃气、暖气、可视对讲系统、全天候热水系统、中水系统一应俱全。
理念创新——处处体现绿色环保
华明小城镇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在环境布局、建筑标准、建材选择、配套设施等各个方面均体现了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生态理念。
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地貌,在原有植被和水道基础上修建绿色景观带和绿地公园,节约了建设成本。华明小城镇住宅建筑全部按照“三步节能”标准建造。华明示范小城镇实现了规模利用太阳能,全镇共安装太阳能热水器9100套;集中供暖使用低温地板采暖设计;采用雨污水分流,部分雨水收集后用于生态湿地的湖水补充,污水则经过处理后用于冲厕、道路清洁、绿地浇洒、景观用水等;集中使用管道天然气。
海河两岸宜居家园
三大体系 十项工程 打造宜居靓丽母亲河
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按照市委、市政府海河综合开发和提升改造的决策部署,几年来,通过实施综合交通、生态环境、市政设施三大体系、十项工程,实现了河畔景观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善了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母亲河的载体功能。
如今,改造后的海河河水清澈、岸边花红柳绿,河面船只往来,河畔步步皆景,比起当年漕运兴盛时期的繁华景象,有过之而无不及。
获奖亮点
综合交通——过河近了,路好走了
海河上游段长19.8公里,穿越天津市内六个行政区,海河的交通影响到本市中心城区75%的区域。治理前,海河上的原有桥梁多与沿河路平面交叉,容易造成跨河交通拥堵。通过海河综合开发和提升改造,新建了大沽桥、金汇桥、赤峰桥、直沽桥等10座桥梁,新建、打通了海河东、西路等下沉式道路,跨河、沿河交通互不干扰,解决了跨河交通拥堵问题。
生态环境——水变清了,岸变绿了
通过实施雨污水分流工程、封堵雨污水口门、搬迁了海河沿岸污染企业等一系列海河综合开发和提升改造工程,海河水质从地表六类水标准提升到地表四类水标准,河水明显变得清澈,河道鱼类重新得到了繁衍,并引来了多年不见的候鸟。
实施堤岸改造,建设亲水平台,并对堤岸进行绿化建设,形成绿色堤岸景观;沿海河两岸建成耳闸公园、解放公园、音乐公园、玉皇阁公园、天津湾公园等10个开敞式主题特色公园;结合路桥建设,实施道路两侧街景绿化。海河沿岸累计新增绿化面积141.4万平方米,每天可吸收近100吨二氧化碳,释放约70吨氧气,成为市区的天然氧吧。
市政设施——景色美了,夜晚亮了
按照一桥一景的原则对海河桥梁进行设计和改造,并在永乐桥上建设了直径110米高的摩天轮,通过几年的建设和改造,海河桥梁集交通、观光、旅游功能于一体,成为天津的又一张新名片。海河沿岸新建7座游船码头,开辟8条水上旅游线路,每年吸引游客达20万人次。
在海河两岸区域建设规划展览馆、近代工业博物馆、海河民俗院、李叔同故居、海河图书馆等10处标志性公共建筑;对海河沿岸近800多幢历史风貌建筑及风貌街区进行整修、保护和开发建设。
以“昨天、今天、明天”为主题,在海河沿岸规划建设了16组81个体现天津特色人文历史故事的城市雕塑,美化了沿岸景观。建设堤岸灯具2万余盏,结合桥梁形态为其安装景观灯具,并协调规划两岸建筑灯光,在满足照明功能之外,编织出绚丽延绵的河岸夜景。(张新民 胡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