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爱心义工志愿服务者在行动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伴随天津经济社会脱胎换骨的变化,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也在有力地向上提升,而引领这种提升的就是参与人数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纪念雷锋同志诞辰70周年和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47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走到东丽区志愿者中,去感悟雷锋精神开出的文明之花,让我们一起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建设我们天津人的精神家园。
“文明花开,美丽而芬芳,平凡的工作,崇高的理想。无私奉献,引领风尚,全力奏响和谐乐章。”这首由东丽区爱心义工王轼菖创作的《志愿者之歌》在东丽大地上广为传唱,它充分展现了东丽区近8万名志愿者尽己所能,服务社会,倡导文明,引领风尚的风采。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在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义工之家”的东丽区爱心义工服务总站,常年活跃着一支由1500余名爱心义工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他们中,既有耄耋老人,又有稚气孩童,既有退休职工,又有在职人员,既有学富五车的教授,又有朴实无华的农民,他们各尽其能,各展所长,用无私的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从家庭到社区,从农村小镇到中心广场,从点滴的社区服务到重大的活动现场,随处可见爱心义工的身影。
在市容环境整治过程中,东丽义工开展“环境卫士在行动,每周奉献一小时”活动517次,清理白色污染、清除小广告、保护绿地,全区市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每逢清明节、盂兰节、寒衣节、春节等祭祀高峰期,王作霖、李芸、田克勤、刘辉、赵红等3000余名志愿者组成文明祭祀督导队,按照责任区,对乱烧纸钱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中,全区120名网吧监督员督查网吧1600余次,劝阻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对“黑网吧”进行举报,成为保护未成年人的“防火墙”。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张泽恩、金秀红、王连英、唐家顺、翟宝学、王文祥等300余名红歌会成员学红歌、唱红歌、送红歌,把红歌教唱传唱到社区、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单淑昭每天晚上到社区广场教唱红歌,广场灯光暗,又经常有风,单大娘就一手用网球拍压着歌本,一手打着手电筒照亮,这样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胳膊又酸又疼,但她热情丝毫不减。在红歌会的带动下,东丽区十余万人亲身参与了红歌演唱,举办了百场“爱党爱国爱家乡”红歌大家唱展示会,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
人人献出一份爱,点滴小事汇成泉。志愿服务不是轰轰烈烈的事,它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东丽爱心义工从群众需要的事情做起,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活动,送温暖献爱心,努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全能好人”王静波,曾是全国劳动模范,退休之后义务担当社区楼栋长。他是“义务宣传员”,小区板报一周一期他认真策划,为大家宣传党的好政策;他是“便民老中医”,邻居有啥小病小痛都找他;他是“爱心理发师”,7年来,为居民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病人上门理发4千余次。盲人义工姚广盛,克服困难,发挥自己特长,采取话聊法、疏导法、养生法等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为群众义务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先后帮助2000多名群众解决了邻里、家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像王静波和姚广盛这样的社区志愿者,东丽还有很多。点滴小事,他们付出真情,平凡之间,他们演绎伟大。
传递爱心,引领风尚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爱心义工就像一颗颗文明的种子,他们在贡献自己时间和精力的同时,播撒了爱心,传递了文明,引领了风尚。
去年9月20日“我爱家乡的河”志愿服务活动的景象至今让很多志愿者记忆犹新:在月牙河畔,付玉军、王玉凤、黄书海、曹学、潘家善等1000多名志愿者冒雨清理残标、擦拭栏杆、捡拾垃圾、铲除杂草、清扫路边杂物,并向过往群众发放维护生态环境倡议书。现场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人,过往群众纷纷向他们竖起大拇指,很多群众更是二话不说,“抢”过宣传单,抄起工具,参与到志愿活动之中。在他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环境清整志愿服务中来,共建美好家园,为津城增光添彩。
在东丽区爱心义工服务队,由一人做义工到全家做义工的现象屡见不鲜。机关干部孙建军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很重,但他一有时间就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开始妻子很不理解,孙建军便动员妻子亲身参加一次志愿活动,现场的气氛感染了妻子,从此,妻子不再抱怨,还带孩子一起加入义工队伍。志愿者的无私帮助,也使很多受惠者怀着感恩的心,加入义工行列。付会芳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爱心义工宗汇友、郭金鼎义务为她11岁的儿子庞博提供学习用具和演奏器具,培养他的艺术爱好。庞博进步很快,成为了一名“金牌小主持人”。付会芳看到儿子的可喜变化,打心眼儿里感激这些帮助他们的好人,也报名当了一名义工,脏活儿累活儿抢着干。付会芳说,自己已经融入了东丽这片充满温情的土地,打算从此以后扎根东丽,回馈天津。
爱心义工将文明的种子遍洒东丽,感召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中,形成宣传文明、践行文明的良好风潮。义工书法小分队王友田、孙巨祥、曹浚明、孙宝中等45名老人,深入社区、农村,书写了300多幅倡导文明、引领风尚的书法作品。77岁的付清源大爷,带领吕家泉、李春风、李金钟等16名义工,创作表彰好人、赞美义工、舍己救人、文明祭祀等文学作品近百篇。82岁的郭继先老人,业余爱好画漫画,先后创作出1000多幅宣传《城市管理规定》和市民《文明公约》、《行为守则》的漫画作品,举办展览161场,吸引了上万人次的关注,很多人被他们的作品所感染,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现在,东丽区已有17000余人成为注册志愿者,近8万人经常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丝丝春雨滋润人的心灵,涤新社会风气。很多人说:“现在东丽的风气变了,人变了,做好事的人多了,笑声多了。”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也是“助己”。在提供爱心服务的同时,志愿者也感到社会对于自身的认可,获得了做好事、当好人的精神享受。很多义工表示:“志愿服务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
今年寒假,我市在115个社区和村镇建立未成年人“快乐营地”。为孩子们准备的文体用品堆满了2个400平方米的仓库。当时已临近春节,外来务工人员大都回家过年,一时间根本找不到人分发,这时,爱心义工们毫不犹豫地担负起了这项任务。他们中不乏年过花甲的老人,从早干到晚,沉重物品的拆分、运送让他们腰酸背痛,但没有人叫苦喊累。昔日的救人英雄、首届十佳市民魏宏,一连五天五夜守在“快乐营地”分发物品的现场,最后胃病犯了,疼得直不起腰,还一直不肯离开。他说:“相比那些志愿者爷爷奶奶,我还差得太多,跟他们在一起做好事,我感到由衷地快乐。”
义工们在服务他人中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实现了自我价值。刘宝琴是一个农民,撤村建居后,迁入了城区,每天在家收拾家务、看电视、帮子女看孩子,过着一个普通家庭妇女的生活。每次看到那些头戴小红帽、衣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开展活动时,她都非常羡慕,“觉得他们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听说自己也能加入,成为他们的一员,刘宝琴高兴万分。每天跟着义工服务队清理环境卫生、开展网吧监督工作,获得群众交口称赞,刘宝琴的生命又被激发出了新的活力。她常说:“我是一个农村家庭妇女,党和政府给我爱心义工这个光荣的称号,让我能去为社会做一些事,并且结交了很多新朋友,得到了别人的尊重,我觉得生命有了价值。”70余岁的王庆云身患重病,但依然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她说:“活一天,就要为社会做一点贡献,这才是一个人活着的真正意义。”
无论钱多少,无论贡献大小,只要是尽己所能、真心奉献,就会收获由衷的快乐。刘乃兰、王金柱、崔洪金等企业家,每年为弱势群体捐款数十万元;12岁的魏晓然,把压岁钱捐给失学的小伙伴,他们在爱心奉献中,收获着同样的快乐。89岁的王长玉老奶奶,在汶川地震发生一天后便督促自己办企业的儿子委派员工开着车,带着挖土机,拉着方便面、矿泉水去汶川做灾区志愿者,一干就是三个月;退休教师李亚中主动帮助邻居一对农民工夫妻接孩子,每当听到孩子离老远就喊他“李爷爷”的时候,他心里就喜滋滋、暖洋洋的,他们在帮助他人时,收获了同样的快乐。
文明之花,开在沃土
花儿的盛开,需要精心的浇灌和培养。多年来,东丽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工作思路,把人民群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为志愿服务培育土壤,提供保障,使文明之花常开常新,永不凋谢。
很多人都有做好事、献爱心的心愿。东丽区顺应民意,成立爱心义工服务总站,为群众搭建了“奉献爱心、汇集爱心、传递爱心”的平台。服务站下设文明书屋、爱心驿站、红歌会、大学生实践基地、未成年人活动基地等5个机构和政策宣讲、文明劝导、网吧监督、环境清整、便民服务、艺术创作、摄影摄像、新闻报道等8个义工服务队,建立起区、街道、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遍布全区城乡101个村和59个小区,形成“有时间做义工,有困难找义工”的浓厚氛围。很多爱心义工说:“以前想献爱心,但不知道怎么去做,现在文明办给我们搭建了这个平台,我们就可以把力量用在社会真正需要的地方。”
东丽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满腔热情地关心每一个义工,想方设法为他们开展志愿服务创造必要的条件。为1500名爱心义工配备统一的标志:红帽子、红马甲、红袖标,让义工们有着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制定了“三问一助”制度,重要节日,义工们会收到区委区政府寄来的贺卡;生病时,会得到真情的问候;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时,会得到第一时间的帮助,这让义工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情义。东丽区建委、市容委、民政局、教育局、执法局、团委、园林所、供热站以及各街乡还为爱心义工服务总站提供了活动场所、车辆、工具等,保障了志愿活动的顺利开展。
东丽区采取多种措施,表彰、宣传义工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营造志愿者光荣、好人有好报的氛围。成立了义工储蓄银行,把义工参加志愿服务的情况记录在《义工储蓄银行登记卡》,开展了东丽好人评选活动,每年对100位身边好人进行表彰。组织编排赞美身边好人的专题文艺节目,编辑《东丽身边好人风采录》,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展示爱心义工的风采,使志愿服务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志愿者的笑容,像一缕温暖的阳光;志愿者的歌声,飞向四面八方。志愿者,雷锋的后来人,正如千千万万颗文明的种子,在天津这方热土播撒;文明之花,正乘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春风,在美好家园蓬勃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