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天津站站区,很多店铺和门面都设有供外人使用的公用电话,这些公用电话不仅收费五花八门,而且既没有计价器,也没有任何票据,更不正常的是,工作人员可以随意要价。电话收费贵得出奇不说,更是逢人必“宰”。根据读者的遭遇,记者先后几个月对该现象进行了观察,并将这一情况多次向职能部门进行了反馈,最终得到的结果是:这些被定义为假公话的公用电话竟成了一个“三不管”地带。
旅客投诉
市话一分钟5元
打公用电话挨宰
河北省的小刘近日来天津找工作,在天津站下车后用公用电话给在塘沽的老乡打了个电话,公用电话的工作人员竟要了她5元钱。小刘很吃惊,以为对方看错了计价器,就提醒对方她打的是市话,而且只打了一分钟。没想到,对方却生硬地表示,火车站就是这个价格。无奈之下,小刘只得付了5元钱离去。
据了解,小刘的遭遇并非个案,很多在天津站上下车的旅客都有过挨宰的经历。
记者暗访
1店家丢句话:“愿打就打,不打拉倒。”
挨宰的多是外地人,初来乍到感觉很无奈
在天津站广场,很多商铺和门面都经营公用电话业务,有的用灯箱做广告,有的只是用硬纸片写着“公用电话”几个字。在一家食品店内的一个公用电话柜台前,打电话的旅客一个接一个。记者观察了整个店面,发现并没有公布任何的收费标准。
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焦急地拿起电话说了几句后就挂断了电话,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小伙子被告知要交5元钱的电话费。小伙子询问为什么这么贵时,店里一个操着东北口音的男子恶狠狠地说了句:“愿意打就打,不愿意就别打,5块就是5块,贵什么呀。”有点害怕的小伙子赶紧交了钱走人。
采访中,小伙子告诉记者,他从甘肃农村来天津找工作,刚刚是给在塘沽的老乡打电话。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天津站的公用电话收费这么贵,不到一分钟竟收了5元钱。
2店家很坦然:“天津站就这个价。”
很少有人问收费标准,给了黑心商户可乘之机
公用电话柜台前,记者用了几秒钟的时间给同事打了个电话。结账时,操着东北口音的男子说:“一块钱。”“这是市话,也就几秒钟,怎么这么贵啊?你是按照哪儿的标准收费的,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记者问道。男子不以为然地说:“天津站就这个价,你到别的地方打听一下,都是这个价格。”该男子告诉记者,因为天津站没有铺设话线,这个所谓的公用电话实际是手机。记者要求看计价器,对方非常不耐烦,还在嘴里嘟囔着脏话。见记者不退让,男子又出一招,说:“我们是邮政局的下属单位,天津站就这个价,一分钟一块钱,这里没有计价器,就是按照时间收费。”当记者要求其开票时,男子几乎是喊着说:“我们这儿从来就没有过票,要想开票找车站要去。”此后,他就不再理会记者提出的任何问题。
采访中,记者观察发现,很多来往的旅客在拨打公共电话时事先都不会过问收费标准,也不会要求看计价器,从而给一些黑心的商户提供了可乘之机。
3店家很不屑:“又不会多收你钱。”
绝大多数公用电话没有计价器,商户直接报价
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车站附近公用IC卡电话并不多,转遍了整个广场,记者只在出站口附近发现了几部IC卡电话,但上面已经积满了灰尘,估计使用的频率很低。
记者在售票处附近的一个烟酒店拨打了一个市话。结账时,一名女服务员直接说出电话费的数字。记者问到为什么没有计价器,女服务员不屑地回答:“没有必要,又不会多收你钱。”记者又问:“通讯公司有没有相关的规定?”女服务员白了记者一眼,扭头去招呼别的生意,不再理睬记者的询问。
记者走访中,发现整个天津站站区的公用电话,除少数的有计价器之外,绝大多数根本找不到计价器的踪影。
记者采访四部门
都说不由自己负责
对于公用电话“宰客”的现象,站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曾经接到过多起投诉,但因为管辖权受限的原因,最多只能帮旅客追回电话费,其他的他们也无能为力。另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只对站内的商户进行监管,对于天津站站区的商户他们无权管理,并建议记者找一下河北区工商局。
记者又找到河北区工商局,工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只是管理和规范经营户的销售行为,公用电话则是由人防办管理。
河北区人防办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在天津站找他们备案的商户只有两家,分别是铁路分局津车旅店和龙门贸易商行,对于其他的商户,他们管不了。
记者随后又找到河北区通信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市场上的公用电话都是电信运营商的代理商,通信管理局只负责监管电信运营商,一般不直接干涉他们具体的业务。
供应商铁通公司
假公话我们管不了
对此,作为公用电话的运营商又有怎样的说法呢?
记者首先和网通公司取得了联系,网通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并没有在天津站设立任何公用电话的网点,有可能是铁通公司在那里设置的网点。
铁通公司办公室一位姓藏的女工作人员表示,天津站确实是他们的第六公司在管理,但对于宰客现象他们不是很清楚。公司统一规定只要是公用电话必须将计费器摆在醒目位置,做到一目了然,而且他们也设定了一个统一的价格。如果发现商户违规,他们将按照合同中的约定追究其责任。藏女士表示,他们需要调查一下再给予回复。
很快,藏女士电话回复记者,经过他们第六公司的调查,发现这些公用电话根本都不是他们的,大多属于商户私自拉线的假公话。但作为网络提供商,私自改变电话性质不在他们的管理范围内,因此他们很难监管。(记者柴波制图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