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南京大屠杀 天津学子“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关注南京大屠杀 天津学子“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12月13日,一个不愿记起,却又不应忘记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发生过“南京大屠杀”。
对于中国人,南京大屠杀事件家喻户晓,而一部电影《南京!南京!》又让这个话题得到全国人的关注,但72年过去了,对于90后的年轻一代,他们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看法如何,又了解多少呢?记者在大学生中展开了对南京大屠杀认知度的调查。
“南京大屠杀”对国人的情感记忆毫无疑问是一场灾难。
但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课题是,我们将如何来看待这次灾难呢?
本文从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专家的角度出发,透过他们独特的视角,或许可以带给民众些许启迪——仇恨的思维模式和处罚性的解释都不能令这场灾难更具警示意义,可如果我们认定通过道歉或报复就可以软化这个灾难,又未免有些太过牵强。
无论如何,铁证尚在,历史岂能忘记,又岂容篡改。
90后眼中的南京大屠杀
“知道12月份里有什么特殊的纪念日吗?”在天津大学校园,记者随机询问了多个专业、不同年级的10多名大学生。
“圣诞节!”“世界艾滋病日!”“澳门回归!”……学生们回答的答案很多,内容几乎都集中12月中的这几项重要的节日或纪念日上,很多学生们更是对圣诞节充满喜悦的憧憬,但没有一个学生提起过“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这个答案。
“12月份有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知道是哪一天吗?”随后记者改变了问题,而这一次,学生们更是一脸茫然,几乎都说“不知道”,也从没有关注过。
大一学生晓瑞说,每年这个时候,的确看到过报纸上介绍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报道,但每年也只是一些历史性的报道,对他们这些学生也没有吸引力。她说:“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南京大屠杀,也基本了解事件内容,但对于这个纪念日也许没几个人记得住,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太多这样的祭奠活动吧。”
郑爽是来自南京的大学生,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她对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最为清楚。“当然知道了,是12月13日,在老家,每到这一天,学校都会组织活动。”
但在记者调查中,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挺惨的,死了那么多人,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段历史。”大二学生林强说。
一部电影成了“教科书”
“南京大屠杀,知道呀,前一段时间还放映过《南京!南京!》,我们都去看了,很震撼,也第一次真切感受到那次民族浩劫之痛。”提到南京大屠杀,大部分的年轻学生第一反应便是那部电影《南京!南京!》。
而记者和学生们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调查话题,也围绕着这让学生们虽不全面了解却更直观认识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而展开了。
“高圆圆演的角色印象特别深刻!”大三学生高丽说,以前从没有看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视作品,书本也很少看,虽然是民族不能忘记的历史,但她不喜欢看那些血腥的记录,心里会很不好受。而看过电影后,让她第一次震撼了。
高丽说:“那个角色是一个善良勇敢的中国女性形象,冒死救助同胞,宁可被杀也不失去尊严,我当时特别感动。这部电影是我对南京大屠杀深刻感知的教科书。”
《南京!南京!》、《拉贝日记》、《南京大屠杀纪实》……和记者调查前的预期不一样,学生们提到南京大屠杀的了解途径,印象深刻的竟都是近时间播映的几部有关此题材的电影,但对于教科书、历史书等,学生则表示,虽然历史书上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录,但过去的时间太长了,不会刻意去仔细了解,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都成长在和平年代,没经历过苦难,对那段历史也不会有特别的感触。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怎么样对待那段历史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的回答几乎一致,“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了国耻。” “我们应该反思南京大屠杀。”历史系大三学生小罗说,他是学历史的,和其他学生相比更了解这段历史。他说不能不承认,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比较动荡,这才让日本法西斯能肆意蹂躏中华大地。(劳韵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