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在天津河东区唐口新村某小区楼下,为了防止猖獗的盗车现象,有居民用铁栅栏自己焊制了一个“防盗车库”。自家的车是有了保障,但私搭乱盖的行为却给小区的秩序带来一定影响。记者 胡凌云 摄影报道
天津严打自行车盗窃 百姓呼吁:多建车棚不买赃车
客观原因分析:
据天津市公安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的非机动车数量大约有600多万辆,自行车丢失的问题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丢车的问题之所以这样严重,老百姓呼声这样高,这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第一,公安机关警力不足,而且工作量非常大,加之自行车偷盗极其容易,给犯罪分子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第二,没有合法的非机动车交易市场。部分市民贪图便宜方便购买赃车,这种情况客观上又刺激了盗车分子继续实施盗车活动,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且点多面广、交易隐蔽,虽然公安机关多次进行打击和整治,但很难根除。
第三,群众防盗意识不高。据公安机关调查,全市自行车打号上牌率不足三分之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大部分群众怕麻烦,不愿打钢号上牌,群众在街道、胡同、楼道等处随意停放自行车的现象较为普遍,而这部分自行车被盗的比例高达90%以上。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收缴被盗自行车7600余辆,然而,仅仅向群众发还了600余辆,其他全部都是无主自行车,致使公安机关无法将收缴的车辆返还给群众。
出路:建合法二手自行车交易市场
目前,公安机关一方面正在打击非法交易流动点,另一方面正在筹建合法、正规的二手自行车交易市场。此次,市公安局明确提出在各区县至少要建立一处二手自行车交易市场。目前,已建成二手自行车交易市场有4处,其中北辰区有两处、大港和塘沽区各一处。同时,公安机关将成立非机动车管理专门机构,将所有非机动车纳入管理视线,让打击盗窃自行车形成声势,根治这块“顽疾”。
百姓热议:自行车防盗人人有责
建议1 多建车棚 让偷车贼断了念想
家住河东区十三经路的李老师说:“记得去年,河东区一药房实施优惠政策,平常我的心脏不好,听到这个消息后,赶紧去排队买药。我把自行车存在药房门口,没想到等我出来时自行车已经没了。那是一辆1982年的老款自行车,气得我当场就骂这个偷车的小贼太可恶了。女儿知道后给我打来电话,让我乘出租车回家,我哪舍得,从药房走回十三经路的家,我硬是走了两个多小时,他这是把我的‘腿’偷走了!”至今,李老师想起这件事还是愤恨不已。
“小区内建车棚,多少会占用一些地方,但为了邻居们的财物安全,大家应该多体谅。自行车有安全的地方放了,偷车贼也就断了念想,这等好事大家都应该支持。”李老师建议。
建议2 自我管理 发动热心人社区巡逻
高女士既是治保主任又是一名平安志愿者。高女士介绍,除了依靠警方的力量去打击盗抢自行车的不法分子,百姓自我管理和自我防范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河西区桃园街已经建立了一支131人的志愿者队伍。这些志愿者们平时轮流在社区中积极协调,巡逻时格外注意看管居民小区的车辆,发动起小区里的热心人加入志愿者行列。他们为社区其他居民服务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为自己服务,让自己的居住环境更加安全。“哪个社区都有热心人,哪个居民家都有自行车,发动这些热心人的力量,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也是一个妙招。”高女士说。
建议3 加强宣传 号召居民不购买赃车
自行车盗销一条龙是自行车盗抢屡禁不止的根源。旧车有市场,居民有需求,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如果从百姓自身就抵制不明来历的自行车,那么偷盗来的自行车就没有市场,那么盗车贼也不会趋之若鹜。
河西区东海街的代表说,东海街处于河西区和津南区交界,属于城乡接合部,低收入人群较多,自行车是每个家庭的主要出行代步工具。针对自行车被盗问题,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加大了宣传力度,入户走访,提醒居民不要将自行车乱停乱放,自觉抵制自行车非法交易,号召自行车经营者不收购、不销售来历不明的自行车。(赵荣君 韩雯 陈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