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11月7日,以“促进中医肿瘤创新研究,共议临床规范和科学评价”为主题的“2009年国际中医药肿瘤大会”在天津召开,来自国内外的300多名会议代表将围绕肿瘤的创新研究、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专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肿瘤学科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近年来坚持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紧密结合,形成中医肿瘤“立体治疗”模式,实力稳居全国前列。特别在中医药对放化疗“增效减毒”和减少并发症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独具技术优势,水平国内领先,创出知名特色品牌。这是记者从在津召开的我国中医肿瘤学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盛会——2009年国际中医药肿瘤大会上获悉的。
近年来,天津中医一附院在大量科研基础上,在国内首次从中医学角度提出了恶性肿瘤“正气内虚、毒瘀并存”的基本病理变化,并以“解毒祛瘀、扶正抗癌”为基本治疗思路,探索出一套针对患者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综合运用针灸、外用中药、内服中药、静脉给药及一些西医手段等治疗恶性肿瘤的“立体治疗”模式。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该治疗模式在增加患者对放化疗耐受性、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效果明显。其中,在中医药“增效减毒”和减少肿瘤并发症方面,该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开创了国内多个第一:
针对放疗患者易出现的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发热等“阴虚毒热”表现,首次提出不可一味“祛邪”和“扶正”,应将两者有机结合适时辩证论治,并制定有效治疗方案,使85%以上患者放疗副反应显著缓解;在中药配合化疗方面,首次提出“时间窗”概念,将中药给药时间从化疗过程中和化疗后前移至化疗前,通过大量试验确定化疗前7天为最佳给药时间,可明显减少化疗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性,该研究获市科委重大疾病防治专项课题资助;在癌痛治疗上,首次研制出中药外用制剂,使86%以上轻中度癌痛得到明显缓解,并获得较长维持时间,该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经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在癌性发热治疗上,首次研制出中药栓剂,经肛门直肠给药,避免了口服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道的刺激,且不经肝脏代谢大幅提高了药效,使患者降温维持时间延长50%以上,经市科委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
过硬的诊疗技术吸引了大量全国各地患者就医,统计显示,该院中医肿瘤科年门诊量近几年年均增长20%以上,仅今年1至10月就超过4万人次,其中20%的患者来自北京、内蒙古、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记者 任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