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受教育是每位公民的权力,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更是每一位家长最大的愿望。那么什么样的学校可以称作是“好”学校呢?在老百姓的眼中,有着漂亮的校园、一流的师资,以及良好口碑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如何让所有孩子都能进入到好学校读书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为了更好地满足老百姓“找好老师、上好学校、受好教育”的需求,2003年南开区教育局提出创办南开优质均衡基础教育。至今7年来,近百所优质达标校在这里拔地而起,一批批年轻的教育名师在这里成长成熟,4.1万名中小学生尽享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全区中考保送生比例和高分档学生比例全市最高、低分档考生人数全市最少,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逐年提升。目前,南开区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已经成为全市领先、众人瞩目的优质教育品牌。
谈起近年来南开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区教育局局长杨志成告诉记者:“办人民满意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调整布局 加大投入
办现代化学校让人民满意
近年来,南开区紧紧抓住老城厢改造、海河开发、道路建设,以及危房改造的机遇,撤销合并、改扩建和新建了大量的中小学。“调整学校布局,促进教育结构的优化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南开区基础教育走向均衡化发展的首要任务。”杨志成向记者介绍说。
这个学期开学后不久,地处南开区西部的新星小学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家长会。作为该校四年级学生邢惠泽的家长,家住南开区王顶堤片区内70多岁的邢爷爷跟其他家长一起在学校教职工的组织下,参观了改造装饰一新的学校。参观中,学校里新修建的篮球场、排球场,以及绿草茵茵的足球场给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看见学校利用假期时间装设了脚踏冲水的卫生间,并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时,老人激动地热泪盈眶。他紧紧握住新星小学校长的手说:“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孩子交给这样的学校,我这个爷爷放心。” (下转第3版)
(上接第一版)
按照教育部门小学入学实行“就近入学”的要求,四年前,邢惠泽走进了新星小学。看见家中唯一的孙子进入到一所普通学校,邢爷爷的心中很是难过:“那时候,我们全家都为了不能把孩子送到一所‘名小学’而感到愧疚。”入学时,当看见学校大门口坑洼不平,操场是不平整的水泥地时,邢爷爷的心中更是多了一份担忧与不甘。但是四年过去了,当邢爷爷再次走进新星小学时,却惊喜地发现今天的学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花园式的学校。而在南开区,像新星小学这样旧貌换新颜的中小学校还有很多。
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南开区教育曾经一直处于“东强西弱”的局面,处于南开区西部地区的学校相比东部地区较为薄弱。而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区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南开区不断加大投入,改善西部地区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去年全市启动“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后,南开区教育局将其作为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现区域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大契机,明确了“均衡发展、统一要求、重在建设”的工作目标和“龙头带动、全面提升、整体均衡”的推进策略,提出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区32所小学、20所中学的现代化达标建设任务。今年初,南开区首批启动了26所中小学的达标建设,共投入3000万元对学校的校舍和场地进行了提升改造,投入1500万元为中小学更新添置教学设备仪器、专用教室、电子备课室和图书资料。目前,全区中小学,特别是西部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为全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教师流动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今年教师节前夕,温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专家常说:“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有好的大楼,还要有好的老师。”在全区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硬件设施不断更新的基础上,如何培养一支优秀的南开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成为南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另一个主要任务。
“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也是创办南开优质均衡基础教育的基本保证和依靠力量。”南开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刘向军说。
2005年曾被南开区定为教师发展年。这一年,南开区在全市率先提出教师专业化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研究,并且制定了“南开区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自主性方面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全区各中小学校都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统筹配备辖区内中小学教职工时,教育局充分考虑边远学校教师急缺现象,注意向困难学校倾斜。特别是在教师资源的配备上,始终坚持均衡第一的原则,针对教师队伍的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实现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相对均衡,切实解决薄弱学校教师数量不足、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自2005年以来,先后为西部边远学校补充教师170余人。
而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全区基础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满足老百姓找好老师的愿望,2007年南开区开始实施“教师交流”工程。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促进义务教育阶段超编学校与缺编学校教师、优质学校与发展中学校教师间的交流,定期将优质学校的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交流到发展中学校任教,将发展中学校的教师交流到优质校、示范校任教,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流动有序,资源共享,均衡发展的教师交流机制。同时随着“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中“未来教育家”工程的深入开展,一批能够在全市引领素质教育、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型名师、名校长将在这里走出。
“老百姓都想上好学校,而好老师是一所好学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我们说办人民满意教育,不是办一所让人民满意的学校,更不是办几所,是要让每一所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令人民满意。”杨志成说。
一校一品 凸显特色
文化兴校提升校园内涵建设
如今走进南开区风湖里小学,“花园,学园,乐园——三园”学校文化体系营造的浓郁文化气息让人身在其中、流连忘返。“花园”是校园内“假山景观”、“水族观赏箱”、“民族文化园”、“英语墙”、“开放式英语话吧”和“民俗长廊”,以及“开放式的图书阅览区”、 “艺术长廊”、“道德长廊”等一系列校园美景;“学园”是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求异,求变,求活”三种教学思想渗透着对孩子们自主探究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乐园”则旨在以“体育游戏与健美竞技”、“异域文化与本土知识”、“科技进步与信息时代”等开放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今,因为“三园”学校文化建设,风湖里小学跟新星小学一样,从曾经的一所普通校变成了受到家长们追捧的“热门校”。而该校“三园”学校文化建设只是南开区推行“一校一品”活动的一个缩影。“一校一品”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南开区中小学在拥有浓重文化气息的同时,形成了独树一帜、具有特色的品牌学校。
南开区学校文化展示交流活动近日正在如火如荼般进行,面对学校中的各式各样的“亮点”、特色和独具风格的学校文化,来到学校参观的家长都对学校的文化建设表示出了肯定。当看见在教学楼中厅设有书架、钢琴和生物展柜且不上锁,在实验室墙壁上有经常更换的按照实验内容提出的应急安全要求与方法,在教室门上有针对不同阶段要求的“班主任寄语”等,用物质文化诠释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时,一位63中学初二年级学生的家长忍不住在留言簿上写道:“我曾为孩子没有考进南开中学这样的名校而感到彷徨,不知道他今后的路在何方,今天当我走进校园,用心感受学校的文化建设时,我知道,在这里孩子一样可以飞翔。”
“学校不论大小、不论历史,关键是育人质量、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的魅力。”杨志成说。目前,南开区学校文化建设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全区正在形成“一校一品、各具特色”的文化建设新局面。(张雯婧)